历史走到晚清时代,最让国人伤心的,便是西方人不断地入侵,中华民族第一次受到异域文化的冲击,并濒临灭亡的境地。其时,出现了一批有识之士,为国家的生存排忧解难,而曾国藩是其中最早、最权威之一,可以说是丰碑式的人物。正是曾国藩的出现,才让中国人意识到,只有让大清朝接受异域文化,才能实现民族生存,国家富强;正是曾国藩,大清朝才有了延续了生命,可以说,曾国藩是实实在在的大清朝“中兴之臣”。
清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即公元1811年11月26日,湖南长沙府湘乡县大界白杨坪,有个中等富裕的家庭,男丁们在田地里干活,由于冬天将至,他们在瑟瑟的秋风中将田里的庄家都割完,并种上新作物,等着过冬。家里,坐在暗暗的天光之下,一个大肚子、若有所思的女人始终愁眉紧锁。她在想:怎么了?这大冷的天,丈夫归来一定得添件衣裳。
过了半个时辰,丈夫慢慢地从远处走来。一会儿,他看到妻子步履艰难地在门前踱步,于是小跑上来,大声地道:“我的好妻子啊!你怎么能在外面走呢!肚子里的孩子受折腾啊!”原来,这是曾家夫妇,曾氏妻子已身怀六甲。看她大肚浑圆,已有十个月。可能,这几天就要生产了。丈夫在田地里忙了一会,便归来照顾她。
丈夫小跑到妻子面前,妻子用手撑着腰,连说话的声音也变得微弱,道:“你回来了,进去吃饭吧!”丈夫忙搀扶她道:“好了,快进屋,外面有风。”就着丈夫的双臂,妻子大步一迈,差点儿跌倒,丈夫紧紧地抓住她的腰,惊恐地道:“好了,慢些,你真让我不放心。”
两人一步一步地走进屋子。丈夫大口大口地吞食了两碗饭,站起身道:“好了,你现在就躺床上,不能再折腾了。”此时,妻子坐在桌前不停地喘气,声音越来越大,心里的烦躁全部表现在了脸上。丈夫知道,妻子临产之日就在眼前。
曾家主人将妻子慢慢地搀扶上床,她很不自在地躺在床上,嘴中说着:“他爹,我身上好热,心里七上八下的。”丈夫惊喜地道:“好了,休息一会,我现在一刻也不离开你身边。”妻子微闭上双眼,长长地疏了口气,然后就强忍着睡觉。
曾家主人见妻子安定下来,于是跑进村子,找个老婆子,告诉她:“婆婆,我家妻子快生产了,你能去看看吗?”老婆子睁大眼睛,高兴地道:“曾老爷,恭喜了”,她拽着曾家主人的胳膊,“走!走!现在就走!”曾家主人顺着老婆子的势,起来归家而去。
老婆子一进门,便笑呵呵地道:“曾家,可能真是喜事到了。”说完,就奔卧室而来。此时,曾家妻子已盖上被子,似乎在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而脸上又愁苦不堪。老婆子的脚步声又将曾家妻子精神触动了一下,于是微微地转了转头,挣开眼睛,见村里的接生婆坐在她身边。
老婆子笑眯眯地道:“媳妇儿,你好好休息,有什么不舒服和难过的,就对我说。我一刻都不离开你。”曾家妻子连连点头。曾家丈夫看看窗外的天空,已是灰蒙蒙的,太阳已无了踪影。此时的寒风吹打的窗户上,并发出“嗖嗖”的响声。
到了晚上掌灯时,曾家妻子突然要坐起来,老婆子开始扶她。就在此时,她紧皱眉头,一下子倒下。老婆子吃惊,道:“别动,我看是时间到了。”这时,曾家妻子放声地道:“好疼啊!”曾家主人慌慌忙忙地跑进来。老婆子,一个强硬的手势,推着他出门,然后紧紧地将门拴上。
站在外面,曾家主人急得团团转,一会出去,站在门口,抬头仰望,一会低头沉吟;一会进来,站在香油灯前轻轻地道:“一定要母子平安”,一会有站在房门前,一个敲门的手势,但又迟迟不敢敲门。
房间里,曾家妻子挣扎的叫声越来越强烈,就着点点星火,曾家房屋笼罩在茫茫的夜色中。此时,屋子里女人声嘶力竭的叫声,让整个村庄显得不再宁静。最后,曾家主人只听老婆子喊了一声:“好的,坚持一下,好,行了。”
就在此时,曾家屋子里突然发出一个刺耳的婴儿的哭声,曾家妻子的叫声变得小了,明显平静了许多。曾家主人重重地将双手一合,高兴地大声道:“好啊!孩子终于出生了。”于是,他忍不住敲了敲门,老婆子很不高兴地道:“等等。看看现在什么时间?”曾家主人忙道:“已是初夜十分。”老婆子应声道:“恩!夫人母子平安,放心吧!”
此时,按时间计算,已是晚上十点左右。在当时,人人都能感受到清朝皇恩的权威。那时,大清朝已宣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上百年时间。到曾家的孩子出生,皇朝天下百姓已增至三亿五六千万。对于远在京城三千多里之遥的偏僻小山村里的孩子来说,自己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总览以后的清朝历史,这个孩子却是个弄潮儿。在以后的百年晚清风云中,这个孩子以“曾国藩”这个名字,享誉天下,成为真正的的大清朝“中兴之臣”。
曾国藩的确有天相。此时,不得不说一个故事。曾国藩出生时,其曾祖父、年近古稀、最权威的老人曾竟希,于曾国藩出世的当天晚上,在卧榻上梦见一条巨大“神虬”,蜿蜒而降,头伸至屋梁上,下半身盘绕于柱,黄金鳞甲,灿烂双眼,贵不了言,吉不可形。竟希老人突然从梦中惊醒,认为这是吉兆:难道家中有什么喜事不成?
第二天,家人便传来消息,成昨日深夜时分,曾家添了个男丁。竟希老人高兴至极,想到晚上的美梦,忍不住惊喜道:“好啊!这孩子吉星高照,将来必是光耀门楣的好种子。”于是,他招呼家人:“一定要善养此子。”
这“惊梦神虬”的故事为曾国藩的人生增添了一些神秘和不平凡的色彩。也许,这一个故事或说是神话不能说明曾国藩的贵气,而下面的一系列巧合,甚至是神奇的集合,就充分说明,曾国藩是不平淡之辈,吉人自有天相。
曾国藩出生之后,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家里庭院中长出一个“苍藤”,形状与竟希老人梦中的神虬一个形状。随着曾国藩年龄的增长,苍藤也跟着生长。多年之后,曾国藩出外读书,学习,当官,带兵,等等。只要苍藤根繁叶茂时,曾国藩便可一路顺风,平步青云;反之,当苍藤枯萎凋谢时,曾国藩便遇到不顺心之事,甚至是仕途上有遭遇。
曾国藩长大成人之后,身上患有一种癣疾,即今日所说的牛皮鲜,百治不渝,愈治愈痒,常常将身子挠得如银屑一般。曾国藩对此疾痛恨不已。但是,一次请江西饶州知府张澧翰给自己看相时,却告诉他:“这是癞龙体征。”于是,又有人称曾国藩是“癞龙”转世。
所谓“癞龙”本是个不高雅的名字。人人都知,天下之主,大清朝皇帝是“真龙天子”。如果说曾国藩也是真龙转世,那就意味着,曾国藩将与天子平起平坐。但曾国藩是个理学大家,对政治立场、社会管理、伦理道德有自己成熟的看法。既然别人给了个“癞龙”的称号,于是便辩解:“癞”不是高雅的主,只有侍从“真龙天子”,才是天经地义。所谓“癞龙”,与“真龙”纯属异类,不能同日而语。
还有一个线索,能说明曾国藩确实是“癞龙”转世。相传,曾国藩一生中最怕鸡毛。在他一生为官和从军中,常常要接收一些紧急而重要的情报——“插羽之文”(即今的鸡毛信)。这些信件传到曾国藩手中,皆优他人代拆。因为,曾国藩惧怕鸡毛。
为了能将这一事实为天下人所明了,有人就做过对曾国藩现实生活的记录。去世前几个月,曾国藩上海检阅军队,其侍从先到查阅台检查安全工作,见到上海军政要人在曾国藩的检阅台座位后面留有一个鸡毛帚子。于是,二话不说,便将其拿去,称“曾公恶见其物”。
此时,我们又从《随园随笔》中考察到这样一句话,“焚鸡毛,修蛇巨虺闻气即死,蛟唇之类亦畏此气”。由此可得出,曾国藩是“癞龙”传世,便有增加的现实依据。而这次看到的鸡毛帚,竟然是曾国藩生命走到终结的一个小小的讯号。
这些故事并不同于一般的传说,更不是别人胡编乱造,也不是人们茶余饭前的谈论中延伸出来的,而是有事实根据的。就当年来说,曾国藩的故事都是出自“正经”,并非危言耸听。在曾氏家谱中,甚至也能找到关于曾国藩的传奇故事来。在曾国藩的“四大弟子”之一的黎庶昌署名编撰的《曾文正公年谱》中,以及其人所作的《曾太傅毅勇侯别传》中,都将曾国藩的传奇故事收编在内,并作了客观翔实的记述,比较原始。
通过这些故事,并不是想将曾国藩神化,而且让曾国藩人生增加更深邃、更浓重的政治和文化色彩。在古代,一代丰碑式的人物都有种种关于出生、发迹、成就时的神话传说。但是,这些大部分是口耳相传中得来,所谓“众口铄金”,就是这个道理。
皇帝和成功人士往往因为自身的成就过大,而让人们产生无限敬仰,并以神话的形式将他们保存下来。对于社会来说,这是一种虚夸文化,并让人精神世界受到不正常的发展,并产生感性的、盲目的崇拜心理。而曾国藩不一样,他的故事现实中即存在,是活在人间的神仙。正史记载,并是同时代人予以记载,说明曾国藩的故事是真实的,即不带渲染的神话,实实在在存在的人间神话。
有人说,神话有是一个“荒诞不经”的文明。事实上,对于中国人来说,名人、伟人、帝王都可以有与天地同等地位的成就。所以,在强烈现实名利的驱使下,民间也需要一种接近完美,甚至是无上崇敬的神话来为自己的人生,社会的发展和心灵再造的神话。在这一条件的鼓动下,越来越多的神话成为民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对于曾国藩来说,神话往往是他发展中的一个障碍。因此,只有在曾国藩身后说故事,在他灵柩前将一切丰功伟绩传播给别人。如果曾国藩还健在,如果人们告诉他:你曾国藩是“癞龙”传世,相信,曾国藩的脸上只能露出几分愁苦的笑容。同样,如果他身上的癣疾是“贵疾”,相信他会更加怨愤。因为,这顽疾纠缠了他一生。
竟希老人的惊梦,苍藤生长,还有肤癣顽疾,有力地证明了曾国藩是“癞龙”传世。无疑,这是曾家故事的“经典传世”,无人能复制。因此,曾国藩过世之后,其子曾纪泽就将这一“经典传世”记录下来:“昔我高祖,夜梦神虬,蟠基缠栋,夗蟺蚴蟉。怖骇未终,诞降吾父,卜云大吉,为王室辅。苍藤献瑞,垂荫终亩,大逾十围,其占贵寿。贵则贵矣,寿止如斯。有征无征,天道宁窥?”
这段话是曾纪泽对父母曾国藩一生神话和贵相的深刻否定。就曾国藩的人生而言,他渴望平凡人的不平凡生活、事业,甚至是成就。在此基础之上,是对其父曾国藩“经典传世”再次发扬,让无数仰慕他的人更仰慕他,让越来越渴望创造神话的更将曾国藩当成一个不老的传说。曾纪泽这样做,更能突出曾国藩卓越、超群与不平凡。
这些故事代又强烈的神话色彩。神虬惊梦也有可能是一种杜撰,但是,它却是曾氏一门渴望光耀门楣,获得世人尊敬的事实。故事情感色彩过于浓烈,不得不让人产生对曾国藩的迷信,同时,也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曾氏一族是有根脉的,并有强烈地家族意识。因此,光宗耀祖是必然的事实。
就曾氏一门而论,其始祖可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有个名叫曾参的著名学者。他也是孔子的得意学生。在曾氏祖谱中能查出,曾国藩家族是为向先人看齐,并有意制造并渲染了曾国藩身后的神话。更可贵的是,曾国藩家族族人渴望曾国藩能承袭老祖宗曾参智慧。
曾参,正是发明了“吾日三省吾身”这句亘古不变的格言,并为四书之一的《大学》做了主要编撰工作,被世人称为“宗圣”并享受天下称的“圣贤先师”的荣誉,与孔子齐名。曾国藩家族看到这一威望,自然大加利用。名为《武城曾氏衍湘乡大界房族谱》中有过记载,称曾国藩家族是武城“宗圣”曾参到湖南湘乡的宗支一支。事实上,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根据历史学家与曾氏家族研究者研究的结果看,武城曾氏自十五派宗曾据开始,便向江西庐陵迁徙;至四十五派宗曾霸开始,曾氏族支迁徙至湖南衡阳唐福;至六十二派宗曾孟学时,曾氏一支迁至湘乡大界(属今双峰县)。由此,曾孟学便成为湘乡大界房曾氏始宗。
曾孟学,字少林,生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逝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曾应贞(字元吉)是其孙。曾国藩出生时,梦中见到一条神虬的老人曾竟希是曾应贞之孙。曾国藩称曾竟希老人为曾祖父。因此,前面几位老人都是曾国藩的老前辈。
曾竟希有五个儿子,第三子是曾玉屏(字星冈)是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有三个儿子,其中,最长者为曾麟书(字竹亭),为曾国藩的父亲。此时,我们能看到,曾氏一族漫长而繁琐的演化过程。到曾国藩时,曾氏名人和权威一代代地出现。曾国藩似乎是一个不可例外的事实。
大界白杨坪是曾国藩出生的地方。它位于湘乡县与衡阳县之间的高楣山下,即湘乡县以南百余里。嘉庆十三年(1808年),竟希老人带着整个家族成员,迁徙到此处。刚刚落定安居的第四年,曾国藩即出世。
当时,曾家在村子里算是个中等富裕家庭,积累了百十来亩田地,在十坪八村也能算得上数。可以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全家终日过着小财主的生活,由于家庭前辈们越来越少见到成就事业的人才,更缺少书香门第的熏陶。在竟希老人家庭,向来是以农耕为主,读书为辅的生活方式。
这些,曾国藩出生了,并让竟希老人梦见神虬,喜出望外。于是,他确定曾国藩就是曾再次光耀门楣的种子。以至于以后,曾氏家族精心培养曾国藩,并让他进私塾,入官场,等等。
曾国藩乳名为宽一。曾国藩刚刚降生下来,形容瘦小猥琐,很是难看。这时,突然传来竟希老人惊梦神虬,曾家妻子忍不住受苦起来道:“不是说这孩子的,他没那贵相。”
在曾国藩未出生之前,祖父曾玉屏惴惴不安。前些天,他就请人卜卦,语言长媳将生下男丁还是女儿。卜者告诉他,这孩子必然是个女儿身。曾玉屏听了,失望至极。每天在神灵前上香,渴望得到一个上天赐予的男丁。
长媳临产时,曾玉屏站在堂屋里,是不是向神灵祈祷,渴望获得一个男丁。晚上十点多,接生婆从房间里走出来,走到曾玉屏的屋子里,佯笑道:“老大人,是个漂亮的千金。”曾玉屏顿时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这时,曾麟书走过来高兴地道:“老爹,是个男丁啊!”曾玉屏马上转动眼珠,神色爽朗地道:“是吗?我去看看。”果然,是个男丁,于是曾玉屏激动地道:“真是让人心惊肉跳啊!以后就叫他‘宽一’吧!”
曾国藩虽是一幅不标志的面孔,但天赋聪颖,能说会道,钻研学习,善悟勤思,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很小时,他就有这样的表现:“自初至三岁(按:旧时百姓年龄以虚岁记),庭户不闻啼泣声。母江太夫人勤耕作,不辞勤辛劳。每日依祖母王太夫人纺车之侧,花开鸟语,注目流眄,状若有所会悟”。及五岁时,曾国藩便“受学于庭,诵读颖悟”。
这些,都是史书上的记载,带有一定的权威,比起关于竟希老人惊梦神虬的故事要权威得多。因此,曾国藩少年时的聪颖与过人之处,能从野史和正史两方面得到印证。
对于曾国藩的神秘色彩,竟希老人是第一个塑造的。他惊梦神虬,认为曾国藩成人之后必是大才,能光宗耀祖。事实上,情况也的确如此,但是,曾国藩还在童年玩耍,只是表现出一点点聪明才智时,竟希老人便撒手西去,看不到曾国藩日后光耀门楣的一举一动。
曾国藩六岁那年,竟希老人以七十四岁的高龄辞别人世。在丧礼上,小宽一哭泣得很悲哀,有这样的记载:“哭泣甚哀,执丧者若成人”。
竟希老人去世之后,曾家“一手揽”就是曾玉屏了。曾玉屏是个饱读诗书,少年义气,命途满变之人。生活阅历极其丰富,有过堕落,有过勤奋;有过迷茫,有过进步。少年时,他渴望通过读书走士大夫之路成就今生。寒窗十年之后,却没在考试中得一官半职。仕途上的绝望,与光耀门楣的冲动,让曾玉屏始终怀揣梦想,让自己的子孙完成自己的梦想。
曾玉屏自己不能科试,就将希望寄托在三个儿子身上。其中,曾麟书是其重点培养对象。三子中,曾麟书条件最好,天生聪颖,能忍耐,喜钻研。从小,曾麟书就被教育得性格温顺,甚至是逆来顺受。长期的教育之后,曾玉屏依然还是未得收获。而其他两子,次子曾鼎尊很小时就放弃了读书。后来,由于身体原因,短短二十四岁年龄便一去呜呼。三子曾骥云只比侄儿曾国藩长四岁。与曾国藩在一起玩耍,显得逊色很多。因此,培养曾骥云不如善待曾国藩。
在曾国藩头上,还有一个姐姐,叫国兰,长大了,人人称她为“男妹子”。之所以会这样,是曾家热切渴望晚辈老大是男丁。等曾国兰出生时,才发现是女儿。曾家上下失望至极。按古代规矩,夫家生第一个孩子要去岳家报喜,但曾麟书因失望而迟迟不去。后来,家人给曾国兰启个“男妹子”的名字,是希望曾家下个孩子是男丁。事实上,曾国藩的出生,顺应了曾家上下的愿景。而竟希老人的惊梦神虬,更是为曾国藩的人生和官宦仕途增添了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