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教育孩子有一个关键——父母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因为“人人都需要真正的朋友”,孩子也不例外,而父母正是孩子需要的最好的朋友。所以,父母完全有必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在朋友式的和谐家庭中生活,孩子会感到幸福与快乐,这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孩子与父母像朋友似的交心,也便于父母了解孩子的变化。
试着与孩子交朋友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对优秀父母曾这样说:“只有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做好称职的父母。”在培养孩子方面,他们下了很大的功夫,当然,也走过一些弯路。
从孩子小的时候,他们就帮孩子分析事物,帮他明辨是非;鼓励孩子对家庭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把与孩子的谈话都录下来;他们还保留了孩子的涂鸦画,把孩子的学习成绩、身高等按照年龄的变化绘制成图;从小就教孩子游泳、唱歌、演奏乐器;带孩子参观博物馆,观看展览,看教育影片;还抽出时间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的空气……
在各种活动中,他们从不以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就说一不二,或显示出什么都懂的样子,而是把自己当成给孩子知识和欢乐的最可信赖、最知心的朋友。他们经常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大家都关心的问题;还定期组织家庭音乐会,并录制下来。因为家庭的气氛十分和谐,孩子每天都快快乐乐的。
这样,孩子有事就跟他们讲,从不憋在心里;而且出门对父母说“再见”,进门给父母问好;做饭时给父母当帮手,吃饭时给父母端碗盛饭,吃完饭后洗碗擦桌子;平时给父母拿报纸、捶背……
他们常对孩子说:“我们是父子,母子,也是知心的好朋友,我们有义务教育你,培养你,也应该得到你的帮助。你长大以后,会发现我们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也会发现我们在很多方面都不如你,这十分正常。所以,我们要像朋友一样互相帮助,彼此谅解。”
在这个家庭,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一律和谐相处。每当孩子提出看法时,父母都会认真思考,如果有道理,就会接受;而父母有什么想法也都与孩子讲,一起商讨。就这样,孩子能真正感觉自己是家庭的一员,能够受到重视,所以也就更加关心家庭,更加关心父母。
身为父母,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看着孩子快乐地成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分享点点滴滴的快乐,成为孩子无话不谈的朋友。遗憾的是,这种父母真的很少。
对于忙碌的父母来说,与孩子相处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因为很多父母只能在晚上回家后才能与孩子相处,有些父母甚至连晚上都没时间与孩子相处。所以,父母应该学会在有限的时间内,跟孩子说说话,给孩子以正确的教育,找到做孩子知心朋友的方法。
斯宾塞说:“孩子在想什么?面临怎样的问题?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秘密的盒子。在这个盒子里,有动物,有人物,有梦境,有情绪,杂乱无章地塞在里面。如果不经常打开来看看,有一天当你不经意地打开时,也许会从里面跑出一只老鼠来,吓你一大跳。”这对很多父母来说,的确是一个问题,孩子到底有什么稀奇古怪的想法呢?其实,很简单,与孩子交朋友,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在家庭中,如果亲子关系良好,孩子把父母当成朋友,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就会顺畅,孩子往往也就不需要父母的督促而会自动自发地学习。一旦父母与孩子形成了朋友式的沟通,父母与孩子就都会意识到,沟通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相反,如果父母没有与孩子建立知心朋友式的关系,亲子关系一般就会比较紧张,孩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反抗心理,影响的正常学习与生活。
亲子沟通小贴士
作家彭见明曾说:“朋友之所以会成为朋友,皆因彼此之间是默契的、心照不宣的、平等的、没有框架和设定的、不会有相互的约束更不会有居高临下和勉为其难。我选择了和女儿做朋友,放弃了当教官和做尊长。”教育孩子,就应该要和孩子成为朋友,而不是以训导者的身份来对孩子的行为指手画脚。否则,只会换来孩子的逃避和欺骗。
不把你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据报载,在高考前7天,西部某市发生了一幕悲剧:高三男生陈宸,为了逃避父母让其参加高考,竟然将亲生母亲杀死。事件发生后,社会为之震动。在记者采访时,陈宸说:“如果这辈子见不着我妈了,下辈子我一定还做她的好儿子。”
悲剧发生后,最难过的就是陈宸的父亲,他说:“陈宸是个好孩子。”父亲一直以儿子为骄傲,但现在,他的心都快碎了。他说,以前陈宸的成绩一直很好,在班上处于前三名。上高三以前,陈宸一直都很自信。然而进入高三后,陈宸的压力越来越大,成绩也开始下滑。高考前,陈宸问父母:“如果考不上怎么办?”父亲不想让儿子的压力太大,拍拍陈宸的肩膀说:“考不上没事!”但是,他的母亲却要求他必须考上。陈宸哭着说:“你们对我这么好,如果考不上,我就对不起你们,你们还是再生一个吧!”
高考前,陈宸经常会在半夜醒来痛哭。
父亲说,陈宸的母亲很要强,早在求学时,就一直是班上的学习尖子,参加工作后成绩也很突出,短短几年就被提升为经理。为了孩子,她放弃了事业,提前办了内退。“其实陈宸与母亲的感情很好好,就连平时逛街都会挽着母亲的手。”父亲这样说。
陈宸所在的中学,老师和同学也证实了父亲的说法。老师说,陈宸很乖,对老师很有礼貌。他的同学都说,陈宸爱打篮球,脾气很好,不像能实施暴力行为的人。
父亲沉痛地说:“陈宸走上这条路主要是因为压力太大了。现在想一想,孩子也是人,要与孩子多沟通,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我想通过媒体告诉广大的家长,望子成龙时,不要把孩子当成个人财产,更不能把家长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要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和自由的空间。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重演。”
孩子在没有自主选择的意识前,父母在某些方面替他做选择是必要的。但这并等于父母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塑造孩子。明智的父母会考虑孩子的心理要求,让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且尊重他的选择,而决不会让孩子按父母的意志行事。
父母要知道,孩子即使还小,但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父母应该学会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交流时应以商量、引导的语气,要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千万不能把意志强加给孩子。
今天的孩子生活条件很好,但心理压力和学业负担却加重了,有些父母出于“为孩子好”的考虑,而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也不征求孩子的意愿,就把孩子送进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特长班。殊不知,这就剥夺了原本属于孩子的假日。这样的做法实在不足取。
现在,有很多孩子呼吁,希望父母不要把意志强加给他们。其实,孩子的呼声应该得到理解。因为,现在很多父母太喜欢包办孩子的事,在操办完后,还给孩子“卖”一下自己的委屈:“我什么事情都给你想到了,能做的也替你做了,难道我容易吗?”
这些父母可能不知道,就是这样的“替”孩子做事的行为,孩子不但不会领情,反而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宁愿固守自己意志,也不愿意让父母安排好他们的一切。因为,孩子会认为父母不尊重他的意愿,是父母把他们的意志强加给了他。
亲子沟通小贴士
一位教育家曾说:“一块有裂缝的石头,雕刻家在雕刻时将裂缝雕成了一条蛇,栩栩如生,引来人们赞赏。”而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每位父母都应该学会做“雕塑”孩子的艺术家,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一定要研究孩子究竟适合学什么,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发展。
教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艾森豪威尔是美国第34任总统,在他10岁时,父母让他的两个哥哥在圣诞节前去远足,却坚决不同意他去。艾森豪威尔感到十分愤怒,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冲到屋外,捏紧拳头在苹果树上猛击。他一面哭,一面打,双拳血肉模糊都没感觉到。最后,艾森豪威尔被父亲拖回家中,但是,父亲并没有呵斥他。
这时,母亲进来给他涂上止痛药,并给他扎上绷带,但是,母亲也没有安慰他。又愤恨又恼怒的艾森豪威尔倒在床上大哭了一个小时。直到他平静后,母亲才进来对他说:“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要比能拿下一座城市的人更伟大。发怒是自我毁伤,是毫无用处的,需要好好克服。”
母亲的告诫深深地印在了艾森豪威尔的心中。在76岁时,艾森豪威尔写道:“我一直回想起那一次谈话,把它看做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时刻之一。”
对孩子来说,当他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或遭遇突发事件时,往往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或是大喜大悲,或是做事不考虑后果,容易冲动发怒。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情绪是什么,情绪的体验是什么,应该怎样去正确释放情绪等。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最大的敌人实际上并不是他多么缺少机会的眷顾,也不是他多么的青涩年幼,而是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
不可否认,缺乏对情绪的控制是今天孩子最具普遍性的弱点之一。如果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说了几句他不希望听到的话,如果他缺乏自控能力,就会立即与父母针锋相对,用话语进行反击。虽然孩子可能知道,这样做会使父母伤心,可在遇到类似情况时,他还是会选择放任自己的情绪,而控制情绪总是被留到未来的日子。
对孩子来说,当接近沸腾的血液在心中奔涌时,想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是非常困难的!尽管如此,作为父母,也应该让孩子更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一个人一旦成为情绪的奴隶,那将是非常可悲的!这就意味着他不再是自己的主人,无法完全主宰自己。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孩子虽然不能一下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但在父母的帮助下,他就能主动去学习,并通过一些行为来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
孩子如果学会控制情绪,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能头脑清晰、语言流畅地表达自我的情感,而且也能敏感地回应他人的感觉,情绪一定不会失控。相反,如果孩子不能控制情绪,就容易冲动和后悔,总会被情绪左右,不能让自己获得快乐。
只有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他才能逐步纠正发火、冲动等不良习惯。当然,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需要父母帮他找到适当的宣泄方法。如,鼓励孩子把不高兴、不愉快的事告诉父母或朋友,以缓解心中的压抑和不快;教孩子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情绪,激动时应该默念“1、2、3”;鼓励孩子自我隔离来让心情平静下来;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和幽默感,等等。
亲子沟通小贴士
要让孩子明白,他一定要学会控制情绪。控制情绪是孩子内在的力量,也是衡量孩子是否强大的准则。一个能够控制情绪的人,才能成就大事,正如著名教育家蔡礼旭老师所说:“只有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所以,要想让孩子在充满变数的社会立足,就要让他勇敢地当好自己的卫兵,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握住人生大门的钥匙。
把握好与孩子谈话的方式
方明对妈妈说:“妈妈,陈老师很偏心!张雨把我的鞋子踢到了桌子底下,我让他捡回来,他不捡,我就把他的裤子扔到了床底下。陈老师知道这件事后不批评张雨只批评我,还把我叫到了办公室,非得让我承认错误。妈妈,他为什么护着张雨呢?”
妈妈说:“明明,你在学校又淘气了!我对你说了多少次了?老师批评你时,你一定要先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你没有犯一点错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老师会批评你吗?你看对门的玲玲,人家多听话呀!你看她什么时候被老师批评了?我再问你一次,老师为什么只批评你,为什么不批评别的同学?为什么?”
“妈妈!你怎么老是帮着别人说话呢?我不听啦!”方明有些不耐烦了。
“你不听我也得说呀!我这可是为你好!你快告诉我呀,老师为什么只批评你呀?”妈妈仍然像以前一样不停地说。
“妈妈,你好啰嗦啊,我不跟你说了。”
方明越来越不愿意跟妈妈说话了,他感觉与妈妈说话总是以扫兴收场。一次,他对好朋友说:“我以后什么事情也不告诉妈妈了,只要是我一开口跟她说,她就会一直说下去,停都停不了,太麻烦了。”
现在,很多父母都对一个问题感到头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可谓苦口婆心,可孩子却不以为然,常常会把父母的教导看做没有意义的唠叨,有的孩子甚至拒绝与父母谈话。这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不是孩子出了问题,而是父母的谈话方式出了问题!
实际上,父母与孩子谈话的时候,之有一副热心肠还不够,还必须把握好谈话的方式。如果谈话的方式不能让孩子接受,甚至还让孩子感到厌烦,那么即使你说得字字珠玑,可孩子并不“买账”。就像上面的例子,方明只希望妈妈理解他的委屈,可他却又被妈妈批评了一通,这样的谈话方式不可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那么,父母怎样做才不会让自己的谈话方式出问题呢?
第一,把握与孩子谈话的时机。
与孩子的谈话可以随时进行,但不一定都能达到效果。所以,父母还应该把握一下谈话时机。一般来说,孩子在比较空闲时,或一种活动完成要转到另一种活动时,他才比较愿意和父母谈话。比如,孩子放学回家时,全家一起吃饭时,或孩子取得好成绩,或他遇到困难时,这都是谈话的好时机。当然,每个孩子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还需要父母不断总结。
第二,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与孩子的谈话之所以不得法,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因为父母在谈话时往往不会顾及到孩子的感受,孩子当然也就不愿意接受这种谈话方式。所以,要想成功与孩子交谈,必须维护孩子脆弱的自尊心。
第三,对孩子体贴入微地理解。
当父母认为孩子出了问题、犯了错误时,不要急于劝告、教诲,更不要急于训斥,应该体贴入微地理解孩子,这才是父母首先应该做的事。因为只有理解孩子,孩子也才会接受父母的谈话。所以,孩子遇到问题时,应该暂时化解孩子的委屈,然后再引导孩子认识错误,这样的交谈才真正有效。
亲子沟通小贴士
法国著名作家巴威尔曾说:“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和尊长谈话中获得的。”但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却不能把这种“最好的教育”方法发挥到极致。要想改变这种不如意的谈话,父母一定要把握好自己与孩子的谈话方式。
学会与孩子倾心交谈
陶铸先生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特别善于教育孩子。
当年,女儿陶斯亮刚大学毕业就去看望正在广东开会的父亲陶铸。一见到父亲,陶斯亮就滔滔不绝地说起了电影、戏剧、文学等。父亲越听越不高兴,最后脸色阴沉地问:“你怎么不谈谈医学,说说自己的学业呢?毕业后打算做什么?”
“我毕业总考核的成绩平均都有95分呢!”女儿陶斯亮得意地说。
“考核成绩并不能代表你的真才实学,当然更不能说明你将来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医生。”父亲严厉地说。
女儿又说:“我不想搞临床医学,那样太没意思。我想搞病理生理,可是又怕做不出突出的成绩,担心没有发展前途。所以,我打算先试一下,不行就再改行。”
“哼!”父亲声色俱厉地说,“你这是三心二意、缺乏毅力、怕吃苦、没有恒心的表现,这样下去的话肯定会一事无成,不会有什么出息!”
女儿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于是哭了起来。她本以为父亲会来哄她,但父亲并没有理她。
她想到了自己上大学的前夕,父亲曾对她说:“亮亮,我们相依为命,爸爸很爱你,爸爸只希望你能成为一个对人民有所作为的人。我相信你不会辜负爸爸对你的期望的。”可是如今,自己大学毕业了,怎么能这样朝三暮四呢?难怪父亲生气了。
陶斯亮终于忍不住了,她对父亲说:“爸爸,我错了。”
“嗯,知道错就好。”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亮亮,爸爸苦口婆心劝告你,严格批评你,甚至发脾气,只是希望你能成为一名好医生。你既然立志做革命者,首先应该做好本职工作,否则干革命只是一句空话!亮亮啊,爸爸是靠不住的,最后还是要靠自己。要知道,无论是哪个阶级的后代,都不能靠祖荫安身立命,那样是毫无出息的。这个道理你一定要懂得啊!”
听了父亲的亲切教诲,陶斯亮激动地说:“爸爸,您放心,女儿决不辜负您的期望,一定立志做个有出息的人。”后来,陶斯亮一直从事医学工作,直到1987年调任。
陶铸先生针对女儿思想上不安心学习,想贸然改行的问题,与她倾心交谈,终于让女儿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决心做一名有出息的医生。陶铸先生与孩子倾心交谈的沟通方式确实值得今天的父母学习和借鉴。
英国小说家罗伯特·斯蒂文森说:“交谈是最容易获得快乐的办法。他不花费任何金钱,却受益匪浅。在谈话的过程中,我们提升我们的教养,建立并加强了相互之间的友谊。无论在何种年龄阶段,也不管你的身体状况如何,都能享受到这种交谈的乐趣。”
所以,父母要以一个朋友的姿态,与孩子倾心交谈,告诉孩子你每天经历的事,甚至和他一起侃大山。当然,也可以询问他一天经历的事。无论多么忙、多么苦、多么累,父母都要和孩子倾心交谈,让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始终是第一位的。
要想达到与孩子倾心交谈的目的,父母应该注意几点:
第一,找出问题的原因。
父母应该弄清楚孩子出现思想或行为问题的原因所在,以便能够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确定与孩子交谈的内容。
第二,注意自己的态度。
与孩子的倾心交谈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父母切不可以盛气凌人的姿态凌驾于孩子之上。否则,就难以产生亲和力,孩子就不会接受。
第三,做好各方面准备。
与孩子交谈时,父母应该在心理、语言和技巧等方面有所准备,应该对谈什么、怎么谈、要解决的问题等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让交谈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通过倾心交谈告诉孩子你多么爱他,可以慷慨地把时间分享给他,但也要让孩子明白,对物质上不可以“有求必应”。通过倾心交谈,父母也可以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这样也可以加深亲子间的感情。
亲子沟通小贴士
与孩子倾心交谈有一个关键,就是父母要与孩子进行以心换心的心灵沟通。这样的话,才能达到沟通情感,心理相容,才能化解矛盾,达到解决孩子的问题的目的。
改一改说话的语气
事例1:
诚诚在画布上涂涂画画地折腾了一个下午,然后他兴冲冲地捧着自己的“作品”走到爸爸的面前:“爸爸,看,这是我画的画。”然后满是期待的眼神看着爸爸。
爸爸不经意地把头抬起来,瞅了一眼诚诚的画,冷淡地说了句:“嗯,不错。”接着,继续埋头看他的报纸,不再理会诚诚了。
诚诚沮丧地走回到小桌子旁,把画布随手一丢,接着玩别的去了。
事例2:
菲菲也在画布上涂涂画画地折腾了一个下午,然后他也兴冲冲地捧着自己的“作品”走到爸爸的面前:“爸爸,看,这是我画的画。”然后也满是期待的眼神看着爸爸。
这时,爸爸要放下手中的报纸,拿过菲菲的画,一边看,一边不住地点头赞赏:“菲菲的画画得真是太棒了,用的颜色简直漂亮极了。”
菲菲高兴地拿着画布跑回到小桌子旁,小心地把它放在了一边,开始“创作”她的第二幅“作品”了。
孩子的表现欲一般都很强,他希望引起父母的注意,更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与赞赏。
如果父母用赞赏的语气肯定孩子的行为,孩子知道自己被认可,就会体验到快乐的情绪,从而增强自信心,就会有更大的兴趣和动力去做事。
反之,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语气是冷淡的,即使是赞扬孩子,孩子也能感觉到父母是在敷衍他,并不是出自内心的真诚。这时,孩子就会感觉自己的能力受到了否定,于是就没有了兴趣,也就不会有动力和信心继续做下去,从而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甚至由此会让孩子与父母之间产生隔阂。
研究表明,成功的家庭教育与父母的语言表达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父母与孩子说话的语气,将会深刻影响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与修养。父母应该仔细揣摩孩子需要父母以怎样的语气对他说话,这样才能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比如,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所以父母在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对他的充分信任。如孩子想学打篮球,父母应该用信任的语气说:“我相信只要你努力学,就一定能学会打篮球。”如果父母用这样的语气:“就你这三分钟热度的还想打篮球?”就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再如,当孩子做错事时,不要一味批评责备他,而应该帮他中总结经验教训,鼓励他下次获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时,不小心把碗摔碎了,母亲就不能责备他:“怎么连个碗都端不住,笨。”这样就会打击孩子尝试做事的勇气。母亲应该用鼓励的语气:“没关系,孩子,以后应该先用手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孩子做事的方法,又增加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所以,在与孩子沟通时,父母说话的语气是非常重要的。同样的话,以不同的语气表达出来,就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命令、责备与训斥的语气只会让孩子生反感而不愿意接受,而亲切温和的语气则会让孩子愉快接受。
所以,面对出现问题的孩子,父母不妨坐下来,以和蔼的语气、低缓的声调开导孩子,孩子的心理就会得到极大的安慰,紧张的神经也会松弛下来,从而能够稳定自己的情绪。父母对他低缓声调的交谈,就像说悄悄话一样,孩子感觉父母尊重他,容易激发他与父母沟通的兴趣,他也就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教导。
亲子沟通小贴士
如果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情形,父母应该用温和的语气去要求或引导孩子。对于孩子正确的言行,应该给予他肯定和赞扬;对他错误的言行,则应该认真地以平和的语气向他说明不能那样做的原因,而不能一味简单地以命令语气来解决问题。
让自己的态度温和起来
张文上小学三年级,是个非常调皮的男孩。放学回家后,他不是忙着做作业,而是放下书包就跑出去玩。为此,父母总是训斥他,有时甚至还打骂他,但张文就是没能改掉这个毛病。有时候,张文在父母的训斥下回到家,勉强坐下来写作业,可是老长时间也写不完,而且作业马马虎虎,老是出错。父母叹息道:“真是拿你没办法!”
一天,张文的妈妈又在因为这事训斥他。这时,张文当老师的姑姑来了,见到这个情景,她对张文的妈妈说:“嫂子,让我来和他谈谈!”
姑姑把张文带到房间,摸着他的头说:“文文,在外面玩得开心吗?”
张文说:“不开心!”
“那妈妈让你做作业,你为什么不做呢?”
“妈妈对我太凶了,她总是骂我,有时候还打我。我就是气她,所以才不做。”
“那你觉得是先做作业好啊,还是先去玩好啊?”
张文没有说话。
姑姑接着说:“你是不是觉得写完作业再去玩心里就没有压力了?也不用听父母的责骂,会玩得很开心呢?”
张文点点头。
“姑姑知道,文文是个懂事的孩子,非常聪明也热爱学习,就是妈妈不催,你也会主动认真完成作业的,是不是?”
张文没说话,而是走到书桌前,打开书本,开始写作业。这一次,他写得非常认真,也没有出错。
由此,张文的妈妈认识到自己以前的做法是错误的。从那以后,她改变了态度,不再严厉责备他,而是以非常温和的态度对待他。让她感到高兴的是,张文反而比以前听话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要想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父母温和的态度非常关键。如果父母总是以一副威严的面孔对他,以严厉的态度与孩子说话,无形之中就会让孩子产生畏惧心理,不敢与父母沟通,甚至还会产生反抗情绪。
父母应该知道,这样的教育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阻断亲子之间的沟通。所以,父母应该以一种温和的态度对孩子,这样孩子才愿意接受。这是尊重孩子的表现,也体现了父母教育孩子的艺术。那么,为什么温和的态度这样重要呢?
第一,能让孩子感到父母的爱与温暖。
父母的态度温和,孩子在父母面前就不会因为害怕而紧张、恐惧,他就会以一种非常平静的心态与父母交流,也会认真听取父母的意见与建议。
第二,温和的态度不会让孩子感到压力。
父母的态度很温和,孩子就不会感到有压力,从而让孩子产生倾诉的欲望,愿意向父母倾诉自己的心声,喜欢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告诉给父母。
第三,态度温和也是一种亲子沟通艺术。
温和的态度是一个人良好修养的体现,是一种艺术的体现。父母重视这个修养和艺术,就会有温柔的眼神、微笑的表情,从而拉近与孩子之间的心灵距离,让孩子乐于亲近父母。
亲子沟通小贴士
你是否注意过自己与孩子说话的态度?特别是当孩子做错事后,他会小心翼翼地问:“妈妈,您是不是生气了?”你是不是会绷着脸说:“没有。”但是,愤怒却写在了你的脸上。这时的孩子非常敏感,他能分辨出你要传达的真正意思和态度。其实,在孩子知错的这种情形下,父母更适合以一种温和的态度对孩子说话,而不是训斥孩子,这反而会赢得孩子的尊重,并且愿意与父母深入沟通。
向孩子敞开你的心扉
一位父亲被单位裁员了,但他又不敢对家里人说。于是,还是每天按上下班时间出门、回家。不过,他白天要么去书店看书,要么在公园溜达。
有一天,他刚回到家,5岁的女儿悄悄对他说:“爸爸,您是不是没工作了?”这位父亲有点惊讶,但还是随口说:“当然不是啊!爸爸每天早上不都是按时出门,晚上又按时回家的吗?”女儿满腹狐疑地走开了。
几天后,父亲发现女儿似乎不怎么跟他说话了,就有点纳闷。后来,他从邻居那里得知,前几天女儿的幼儿园组织孩子们到公园游玩。结果,女儿看到在公园里闲逛的他了。
女儿还对同学说:“爸爸骗我,我再也不理爸爸了。”
知道了欣欣的“心事”之后,父亲感到很苦恼。
不可否认,父亲的过失给女儿造成了伤害。实际上,如果父亲能向女儿敞开心扉,与孩子好好沟通,这件的伤害完全可以避免。
当孩子开始询问:“爸爸,您为什么不高兴呢?是不是在工作上遇到了麻烦?”这时候,父母应该认真考虑一下,是否应该与孩子谈谈,该怎么谈。如果父母对孩子搪塞说:“没什么,很好啊!”或“没你什么事,一边玩去吧!”这样做,就等于拒绝了孩子对父母的关心,就等于关闭了与孩子沟通的大门。
教育专家指出,父母应该向孩子敞开心扉,这是对孩子的尊重与信赖,这样才能得到孩子的认同,从而有效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遗憾的是,很多父母一般都不会向孩子坦露自己的心声,却希望孩子能向自己坦露一切。实际上,这是不平等的,会成为亲子沟通的障碍。
没有人是完美的,在孩子面前,父母以一种十分轻松的方式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会让孩子感觉父母更加亲近,而且还能传达给孩子一种坦然的处世态度。
要想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父母也需要自己向孩子敞开心扉。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呢?
第一,与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
父母与孩子关系的亲密程度不言而喻,理应一起分享喜怒哀乐。这样,孩子就会感到父母对他的信任与尊重,孩子也会更加尊敬父母,并且也会向父母敞开心扉。
第二,让孩子了解你的工作。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你在做什么工作,工作的细节包括什么,收入情况等等。与孩子说说自己的工作情况,聊聊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与成功,对亲子沟通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当孩子了解父母挣钱不易时,就知道节约,不会大手大脚地花钱。
第三,告诉孩子你的秘密。
很多父母认为,很多事情不能告诉孩子,尤其是自己的秘密,如果让孩子知道了,会很丢面子。事实并非如此,如果孩子知道他是与父母共享秘密的人,就会更加信任父母,父母也就能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心灵。
第四,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与孩子的沟通一定是双向的,父母要想知道孩子的感受,就也应该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这样一方面会让孩子明白了父母的感受与处境,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己遇到问题时,应该主动告知父母。美国著名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认为,应该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烦恼,这无论对孩子还是对父母,都是明智之举。
第五,告诉孩子你对他的期望。
父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确立一个合理的期望,期望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而且,也应该让孩子知道这个期望。如果父母能做到这些,孩子一定会从父母的期望中获得前进的力量,一定会努力,不让父母失望。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要讲求一点艺术。只有敞开你的心扉,才能在情感上引起孩子的共鸣,从而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与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
亲子沟通小贴士
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在一起生活的过程中,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孩子会在无形中接受父母的一些观念和行为模式。所以,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敞开心扉,跟孩子谈谈自己的梦想、成功与失败,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传授给孩子。
尊重孩子的秘密和隐私
事例1:
有一次,一位父亲没有敲门就进入了儿子的房间,儿子竟然恼怒地大声问道:“爸爸,您到底有什么事?为什么不敲门再进来呢!”这位父亲非常伤心:“我白把你养这么大了,你怎么这样对待我!”
可是,儿子在日记中却这样写道:“很多时候,我在看书写作业时,突然感到背后有喘气的声音,猛地一回头,发现爸爸正在背后偷偷地看着我。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感觉自己像做错了事,于是,就气得跟他吵。我对爸爸妈妈不敲门就进入到我的房间特别反感,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别人的秘密,父母也不能例外。”
事例2:
一个女孩写信给某青少年心理咨询所,在信中,她这样倾吐自己的成长烦恼:
今年我正读初二,我有一个很大的烦恼,就是妈妈经常要私自拆看我的信件。我有很多朋友,有小学的同学,也有在外面辅导班认识的,还有在一起排练节目时认识的等等。平时因为学习太紧张,我们就相互写信联系。可信一寄到家,妈妈就要拆开看,然后才给我。还有的信,妈妈看完后就丢掉了。我说了她好几回,可妈妈就是不听。我现在已经不是过去的小孩子了,应当拥有自己的秘密,妈妈这样做是不尊重我。
那一天,妈妈又拆看了我的信。看完后,她一边把信扔给我,一边说:“行啊,你现在什么也不告诉妈妈了,我看你瞒得了我!”天啊!我没有什么事情要瞒她呀!
老师,您说妈妈这样做,我该怎么办呢?
随着孩子渐渐地长大,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担心慢慢转变为不放心与不信任。于是,一些父母就偷听孩子的电话、偷看孩子的日记与信件,甚至有的会雇用私人侦探跟踪孩子。但这样的做法非但不利于亲子沟通,还会制造亲子沟通的障碍。
孩子需要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因为他们也有自尊。遗憾的是,上述的这些现象非常普遍。父母与孩子在沟通方面的冲突日渐突出。
有这样一幅漫画,由四个画面和四句话组成:第一句:“你翻看了孩子的书包”;第二句:“你偷看了孩子的日记”;第三句:“你拉开了孩子的抽屉”;第四句:“你锁住了孩子的心,请尊重孩子的秘密”!
这组漫画生动地刻画了众多父母的形象。面对父母的行为,孩子们也正在想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应对,许多孩子甚至向“知心姐姐”卢勤咨询:“妈妈爸爸老偷看我的日记或私拆同学给我的信,我十分气愤,怎么办才好?”
作为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知道这也是父母在关心孩子,但是这种方式却不正确。她告诉孩子们,如果父母偷看了你的日记,你就在日记本的第一页写上:“偷看别人的日记是不道德的行为。”然后把这一页打开,放在桌上。这样一来,爸爸妈妈以后就不会再看了。可见,偷看孩子的日记和信件的父母,竟然不经意就成了“不道德”的人!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秘密,孩子也不例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生活领域、知识、信息、情感都逐渐丰富起来,他的自我意识、自尊意识也会不断增强。但是,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孩子正在长大,忽略了孩子也会有秘密,总认为自己是父母,可以随意闯入孩子的“秘密”,甚至采取粗暴的手段强制干涉。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得不偿失。
一位初三女生习惯写日记。有一天,母亲因为偷看了她的日记,并责怪了她。于是,她服下了安眠药,离开了这个世界。当女儿去世后,这位妈妈见人就茫然地说:“妈妈只想知道你在想什么,才看了你的日记啊!”
事实证明,不尊重孩子的秘密和隐私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因为秘密受到侵犯而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保护自己。这样,父母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孩子,就变得更加困难,而且原本融洽的亲子关系也被父母破坏掉了。
亲子沟通小贴士
每个孩子都不希望父母知道他的秘密和隐私。实际上,这很正常,因为每个成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很多父母却武断地认为,孩子不应该有什么秘密不能让他知道,孩子就应该什么事情都告诉他。这种思想必然与孩子的想法相冲突,因为孩子已经在日记本或抽屉上安上一把锁,就是为了防止父母偷看。如果您想做一位明智的父母,就应该像对待成人一样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秘密和隐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让他拥有一个独立的天地。
征求并尊重孩子的意见
有一个家庭,母亲让孩子帮忙做事时总是亲切地对孩子说:“请你帮我一个忙好吗?”“你能……吗?”这位母亲从来不会对孩子说一些生硬的句子,当然也不会用强硬的命令语气让孩子去做事。每当孩子做完后,母亲总会高兴地说声“谢谢”。
在家庭中,不管遇到什么事,父母都会征求孩子的意见。比如,父亲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时,如果父亲想换一个频道,他总是先对孩子说:“我们换一下频道看看别的节目好吗?”
孩子过生日时,父亲给孩子买了一个很好玩的玩具作为礼物。有一次,父亲想让来家做客的一个朋友的孩子玩一下玩具,父亲就问孩子:“能不能把爸爸给你买的玩具给这个弟弟玩一下?”这位父亲认为,既然玩具已经送给孩子做礼物了,孩子就是玩具的主人。不管是谁要玩这个玩具,必须征求孩子的意见。
父母的这些做法,让孩子非常高兴,因为他体验到了被尊重的感觉。当然,孩子也学会了尊重父母,学会了尊重别人。
在决定一件事之前,父母应该先听听孩子的意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衡量他的意见,然后尊重他的意见。
善于征求并尊重孩子的意见是每一位父母应该把握的家庭教育原则。要想做一位合格的父母,就不应该凡事像要求成人那样去要求孩子,而应该把孩子当成自己最知心的朋友,把他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个体来对待,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他的需要和想法。
孩子需要父母的尊重,而父母也应该尊重孩子。凡事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是对孩子最好的尊重,这样可以让孩子体验到一种家庭生活的参与感。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如果在布置房间时采纳孩子的意见,让他们也参与策划,孩子就会体验到被尊重的感觉从而产生一种自豪感,而且他们愿意主动担负起整理保护的工作。这样,孩子就会感到受尊重而乐于帮助我们。
斯宾塞曾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你对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同样,父母以应有的尊重对待孩子,孩子才会懂得尊重父母和他人。
亲子沟通小贴士
父母应该善于征求并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尊重并不等于放纵。因为孩子的身心发展并不完善,自我控制的能力也比较差,所以在尊重孩子意见的基础上,去引导和教育他也是非常必要的。父母要把握一点,千万不能不顾及到孩子的意见,而把自己的意愿与爱好强加给孩子。
经常与孩子一起聊天
在一篇题为《你常和孩子聊天吗》的报道的开头,有一位读高一的中学生和他母亲接受采访的记录:
中学生这样说:“我和父母不聊天啊,当然不是一句话都不说的。我平时回家后,写作业,写完了看电视,然后睡觉。他们问我最多的就是学习情况,我特烦这个。我喜欢篮球,他们不是很反对,我希望和他们聊体育,可他们不懂,也不感兴趣。”
“有时候,我挺想听他们说说我想知道的事。有一天,我和好朋友吵架了,很郁闷,上课没好好听,把老师布置的作业给忘了。晚上回家,想问我妈,她和同事闹矛盾了怎么办。吃完晚饭,我用手机给同学发了个短信,问今天的作业,想写完作业问我妈。平时,我都不当着他们面发短信,没想到我妈看到我发短信很生气,说我发短信和同学聊天,让我把手机关了。我把手机关了,也没问我妈和同事闹矛盾了怎么办,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不想问了。”
中学生的母亲这样说:“看到我儿子打电话时眉飞色舞的,心理挺别扭,他和同学怎么就有那么多话说,到我这儿怎么就有一搭无一搭、有上句没下句呢?和孩子聊天时,总感觉‘缺斤少两’似的。”
“前两天发生的一次不愉快我倒记得很清楚。那天,我发现儿子心事重重的,吃完饭,儿子用手机发短信,当时我很生气,给他买手机是为了放学晚了,或者他外出时好联系,用手机发短信能不耽误学习吗?我就命令他马上把手机关了,我儿子平时挺听话的,没说什么就把手机关了。”
“从初二开始,儿子和我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越来越少了,我平时工作挺忙的,儿子一到家就写作业。其实我很想和孩子谈心,但每次坐下来总不知说些什么好。我和儿子聊的最多的就是学习,感觉儿子不愿意说这个,每次都敷衍了事。儿子挺喜欢篮球的,我们两口子不懂,总问孩子学习又觉不合适,孩子大了,我想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很想和孩子亲近,每天都想和儿子有15到20分钟聊天的时间,可感到没有合适的话题。”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只要吃好喝好,好好学习就行了,自己的工作很忙,没时间与孩子聊天。对此,著名教育家赵忠心教授这样说:“孩子与家长出现沟通危机,如果说家长因为忙,那是托词,不会忙到进了家门和孩子聊天的时间都没有了。”
还有很多父母认为,与孩子聊天没有多大的必要。实际上,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交流,需要把从外界获得信息与周围人进行交流,进而体验到美好的情感。
父母与孩子聊天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引导孩子变得爱倾听、爱倾诉;另一方面还可增进与孩子间的感情,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进而促使家庭成员相互关心。遗憾的是,今天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聊天话题太少了。很多父母除了例行公事一样地询问孩子在校的表现及成绩之外,几乎不再聊一些其他的内容。其实,与孩子聊天是最易了解孩子心思的办法。
一位父亲曾说:“每天与孩子聊天是非常重要的。孩子说,父母听;父母说,孩子听,这叫做‘聊天’;只是父母说,孩子听,叫做‘训话’。每天与孩子聊天5分钟,不带任何的个人主张,无论孩子说什么话,都不要训斥孩子。这种聊天的方式还是非常有效果的。”
那么,父母应怎样与孩子聊天呢?赵忠心教授这样建议父母:“和孩子聊天,从孩子想什么、关心什么入手。在和孩子沟通时,讲究技巧,与孩子是谈话而不是训话,和孩子平等沟通,如果家长总是板着面孔,孩子不是不愿谈,就是说假话。沟通时,要向孩子表露你内心的想法,甚至弱点,这样可以增加沟通,谈话时也需要一点幽默感。”
实践证明,父母要想与孩子很好地与孩子聊天,应该把握以下几点:寻找合适的聊天话题,平静地与孩子聊天;在与孩子聊天时,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引导孩子聊天;试着与孩子聊聊他的新奇发现,新奇发现是孩子学习知识的表现;养成与孩子定期聊天的好习惯;利用网络的QQ或MSN与孩子聊天,等等。
实际上,父母只要想与孩子聊天,就一定能够找到好的方法,也一定能为亲子关系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亲子沟通小贴士
与孩子聊天时,父母应该从平等的地位出发,不能摆家长的架子;聊天的内容应该以孩子为中心,可以让孩子说说学校里的事,讲讲老师上课的内容,等等;当然,与孩子聊天时,父母也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切忌随意批评、打断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