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频 游戏竞技 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全文免费完整版阅读_张振鹏_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最新章节更新全集

静下心来倾听孩子

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 张振鹏 14982 2024-08-31 08:45

  

倾听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方法,因为父母的倾听能够让孩子倾诉心声,能够把心中的郁闷、压力等不良情绪发泄出来,从而变得心情舒畅、精神抖擞。学会悉心倾听孩子就等于握住了一把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金钥匙,就能顺畅地打开孩子内心世界的大门。一个善于倾听的父母,注定会赢来孩子的理解和配合。

引导孩子说出真心话

女儿:明天我不想上学了。

母亲:不想去?有点奇怪,你一直喜欢上学的呀!妈妈很纳闷,想知道你是不是担心什么事情。

女儿:(眼含着泪水)是呀,可能是因为玲玲和嘉嘉吧!

母亲:今天在学校与玲玲和嘉嘉发生了一些事吧?

女儿:是啊!今天在课间休息时,玲玲、嘉嘉都不理我。

母亲:啊,你一定很难过吧!

女儿:是呀!

母亲:看来,明天你不想上学是因为你担心玲玲和嘉嘉在休息时又不理你。

女儿:嗯。我每次朝她们走去,她们就会走开忙其他的事。

母亲:哎呀!要是我的朋友也这样对我,我也一定会非常伤心的。

女儿:就是呀。我感觉自己好想哭。

母亲:啊,我的宝贝儿,让妈妈抱抱。对这件事我感到很难过,你的朋友这样对你,我能够感受到你的愤怒和悲伤。

女儿:就是这样,明天我真的不知道该做什么。所以,我不想上学。

母亲:因为你不希望她们再次伤害你。

女儿:嗯,而且她们一直是我的好朋友啊!

母亲:你希望妈妈帮你想些好办法吗?

女儿:当然希望了。

母亲:你也许可以跟玲玲和嘉嘉谈谈当她们不理你的感受。

女儿:我做不到,那多尴尬啊!

母亲:对,我能了解你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觉,那需要付出极大的勇气。

女儿:让我想想吧!

母亲:你也可以等着,看看会发生什么事。你也知道,她们或许明天就会比较友善了。

女儿:但如果她们不呢?

母亲:有没有别的同学想跟你一起玩?

女儿:没有。

母亲:我曾看到你跟涵涵在一起,而且你跟她在一起还很快乐。你也许可以请她教你玩球。

女儿:也许吧。

母亲:好,现在你就有另外一个办法啦!

女儿:是呀,也许能行得通。但万一不行呢?

母亲:看来你还是很担心呀,担心到时候没人跟你玩啊!

女儿:对呀。

母亲:你可以想出自己一个人玩的有趣的事吗?

女儿:是跳绳吗?

母亲:是呀,是跳绳。

女儿:嗯,我可以带着跳绳去上学,以防万一。

母亲:好。

女儿:我可以这么做。

母亲:那么现在还不把跳绳放进背包里,免得明天忘记了。

女儿:这个主意好极了。

这是一位母亲和女儿之间的对话。可以看出,这位母亲非常有智慧,她在倾听孩子的同时,一步步引导女儿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

所以,遇到类似的情形,父母应该多花一点时间,以同理心去倾听孩子,并引导孩子说出心里的真实想法,引导他自己去解答问题。这样,父母就能引导孩子作出可行的选择。

在倾听孩子诉说的时候,父母应该注意适当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以引导他来表述想法,从而把问题进一步说清楚。比如,可以这样引导孩子:“是吗?你认为这件事情他们做的对吗?”“宝贝儿,我想知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孩子,告诉爸爸你真实的想法,我想我是能够帮助你的。”……

要知道,这种引导性的语言可以拉近孩子与父母的距离,能够让孩子更容易、更乐意表达自己的思想。当然,如果孩子对问题阐述得不完整,父母也可以做一下适当补充,比如可以说:“孩子,你说得已经非常好了,现在妈妈还想再补充一点。”“妈妈和你的意见不太一样,你可以听一下妈妈的意见吗?”……

如果孩子的表达思想有所偏差,父母也应该及时纠正。但给孩子的感觉一定要友善,千万不要用过激的语言刺激孩子。否则,孩子就不再愿意与父母继续沟通了。

亲子沟通小贴士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应该鼓励孩子或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也就是说出真心话。这样,父母才能了解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同时,也能够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

心态平和地倾听孩子诉说

父亲:我儿子有什么事情都不会跟我说,可他跟同学朋友一下却能聊上几个小时。每天回家后,就进入自己的房门,然后就一锁不出来了。无论你怎么敲门或站在门口跟他说话,他就把音乐开得很大声,吵得你连自己的话都听不见。

儿子:我爸爸从来都不认真听我说话,哪怕他心平气和地听我说一句话,可他一点儿都做不到。他就简直就像一个发布上级命令的喇叭。每次我说了我的意见后,他仍然按照他以前的想法去做,总是认为我的想法太幼稚,只有他的想法才是时的。在我的印象当中,我们的每次谈话都是不欢而散。

这样的父子关系确实比较糟糕,他们的想法就好像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有交叉的一个点。实际上,这位父亲与儿子间的矛盾并非因为什么大事,而只因为生活中一些细节,长期以来,使他们形成了不良的对话习惯。

孩子毕竟是孩子,需要父母的教育。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责任就在父母,不能怨孩子。所谓“养不教,父母过”,关键是在教育孩子时,在与孩子说话时没有做到“慎于始”。

作为父母,一定要能够做到心态平和地去倾听孩子的诉说。

第一,要让孩子有发言的权利。

对孩子提出的意见与看法予以尊重,不能还一句都没听就把孩子的话一棍子打死。很多父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任何细节都替孩子打算好了,什么事都替孩子包办好了;连问都不问孩子一声,或者认为自己已经考虑得十分周全,甚至理所当然地认为是最完美的了;认为孩子的话都是童言稚语,没什么参考的价值,所以也没有问的必要。于是,心平气和地倾听孩子的诉说自然也就成为十分罕见的事。

事实上,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父母千万不能等发现孩子软弱时才责怪他没出息,问题并不在孩子,而在于自己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扼杀了他自主的能力。

第二,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看法。

孩子毕竟是孩子,其经验、知识的积累远不如父母,但父母也不能因此就坚持己见,独断专行,不认真对待孩子的看法。真正有智慧的父母一定会与孩子心平气和地探讨问题,听他讲清楚自己的意见与看法,而不是随着自己的性子随便打发孩子。

第三,不能忽视培养孩子的主见。

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在未来能独当一面的人,就应该从细节入手,努力培养他的自主能力,让孩子对事情有主见、有自信,能够形成自己的判断力,而不是人云亦云。所以,这就要求父母在平时要多静下心来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给孩子表达自我的机会。

亲子沟通小贴士

心理学研究表明,4岁的孩子就已经有自己的主张了,如果长期对父母唯命是从,他就会缺乏独立思考、自主判断问题的能力,就会丧失积极进取的精神。如果在任何生活细节上,父母都不能心平气和地听取孩子提出的看法,那么,孩子表面上沉默了,听话了,事实却并非如此。这不仅破坏了亲子间的感情,而且也阻止了亲子沟通的渠道。

这样,一方面会影响孩子形成独立的个性,使他从与众不同逐渐走向平庸;另一方面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助长孩子的叛逆心理,可能促使他学一些敷衍父母的招术,对父母阳奉阴违,什么真心话也不说。无论哪一种结果对孩子的成长都非常不利,也都是父母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要想有效避免这些问题,那就从现在开始真正静心倾听孩子的诉说吧!

不要打断孩子的话

事例1:

星期天,一对夫妻带着5岁的儿子去爬山。爬到山顶上时,他们非常口渴,年轻的妈妈对儿子说:“吴昊,把你背包里的苹果拿出来给爸爸妈妈解渴,好不好啊?”

儿子理刻拿出了3个苹果,然后竟然挨个咬了一小口。见到这种情形,年轻的妈妈很懊恼,正想劈头盖脸地训斥儿子一通时,儿子突然开口了:“妈妈,我就是想先尝尝……”这时,年轻的爸爸耐着性子对儿子说:“好孩子应该是懂礼貌的孩子,你这样做有礼貌吗?”

“爸爸,我想先尝尝,然后把最甜的苹果留给爸爸妈妈。”儿子奶声奶气地说。这对夫妻的心头一震,为儿子的回答感到自豪,同时暗暗自责,原来自己冤枉了孩子。

事例2:

凯丰上小学四年级了。以前,他每天放学回家后,都会把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告诉父母。但现在,那个开朗乐观爱说爱笑的他突然变了一个样,变得沉默寡言了。老师经过与凯丰的耐心谈话,知道了其中的原因。

原来,凯丰的父亲没有太高的文化,所以就把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希望他能考上一所好大学。所以,他对凯丰的学习抓得特别紧。他认为凯丰说的很多话都没有用,都是在浪费时间。所以,最近一段时间,凯丰一张口,父亲就会打断他:“别说了,光说废话,你把这说废话的心思用在学习上该多好啊,赶紧写作业去。”

一次,凯丰说了班级发生的一件事情,正说得兴高采烈时,父亲突然说:“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别说这些废话,你还说,你再记不住,看我不揍你!”结果,吓得凯丰一个字也不敢说了,低着头回到自己房间去了。

以前,凯丰还特别爱问个为什么,开始的时候,父亲还回答他。可后来,父亲就不耐烦了:“别问了,你怎么有那么多问题?去,赶紧学习去!”就这样,凯丰越来越没什么话说了,而且渐渐地,他的性格也改变了。

父母不要打断孩子的话,这样不利于孩子提高表达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对孩子来说,对父母诉说内心感受是他提高表达与交往能力的好机会。如果父母打断孩子,就等于剥夺了孩子的这一机会,孩子就容易与他人产生沟通障碍,当然与父母的沟通也不会顺畅,对孩子的成长也非常不利。

当父母不让孩子把话说完而打断他时,往往出于这样的心理:

第一,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这样的父母比较顽固,不听孩子的解释,老是主观地认为孩子是在找借口。长此以往,孩子就慢慢会习惯沉默,哪怕是面对委屈与误解,仍旧会沉默不语。

第二,总是认为孩子有很多缺点。

父母总认为孩子有许多缺点,认为他会犯很多错误,对孩子的这种主观心理促使自己不愿意去听孩子的诉说与解释。

第三,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

这样认为的话,父母就不会有耐心听孩子说下去。虽然孩子的思维比大人的要简单很多,但他一般也能够从复杂的事情中看到本质的东西。

第四,孩子让父母没面子。

因为孩子的话说到了自己的痛处,让自己没面子。正所谓“童言无忌”,孩子都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会刻意去忌讳什么。所以,父母不妨以一种十分轻松的心态去听孩子怎么说,说不定还会让自己受到启发。

实际上,要想做一位善于倾听的父母,就不应该随意打断孩子的谈话,也不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孩子的话进行过早的评论。一个还在上幼儿园的美国小姑娘这样对爸爸说:“我是你的孩子,所以你要倾听我的话。请不要笑,这不是让你笑的,而是让你听的,否则我不原谅你。”可见,孩子是多么希望父母做他忠实的倾听者,而不是评论者。

一位中国母亲也在儿子的一句话中也悟到了倾听的真谛。一天,上小学的儿子放学回家,兴致勃勃地对她说:“妈妈,学校今天发生了一件特别有趣的事。”妈妈正等着儿子接着往下说,可是儿子却郑重其事地说:“妈妈,这些事您听着就是了,千万可别打断我啊!”

这句话让这位妈妈突然意识到,原来她老是在那里自以为是地打断儿子,使儿子根本无法完整地表达一件事。这位母亲还进一步认识到,有时候,她对儿子说的事情的评价总是站在成人立场上,有些评价对他来说也许不太适合。从那以后,她知道,一定要认真听完孩子的话,不打断孩子,更不妄加评论他的话。

其实,这是非常明智的。父母一旦这样做,就能更有效地倾听孩子。

亲子沟通小贴士

孩子就好像一块无暇的璞玉,是否能够成器,关键在于父母的雕琢。在生活上,几乎所有的年轻父母都能做到十分关爱孩子,可在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上,很多父母却忽略了。所以,当孩子在向父母倾诉学习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时,父母一定要做孩子的忠实听众,不要打断孩子的话,要让孩子把话说完。只有这样,亲子间才能相互沟通顺畅,彼此理解,进而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要有主动倾听的意识

“知心姐姐”卢勤在她的著作中写过这样一件事:

我有一个孩子。我30岁时生下他,起名叫李悦。儿子出生时,我从下乡插队、工作的吉林白城地委调回北京,跨入了我从小向往的中国少年报社的大门。我非常珍惜这个工作的机会,因为不是所有的知青都能实现自己童年的梦想。

为了全身心地工作,我把1岁零8个月的儿子送进幼儿园全托,每周只接一次。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总是说:“妈妈,咱们谈谈话。”有一次,竟然哭着向我请求:“妈妈,我知道你很忙,没时间陪我在家,可你能不能把我转到每天都能回家的幼儿园?”

我没能满足他的请求,我和我丈夫常常出差,没有时间照顾他。

每次孩子回家,总是兴致勃勃地给我讲幼儿园里的事,不管我爱听不爱听。儿子需要的是一个忠实的听众,而妈妈是最合适的人选。遗憾的是,开始我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这个需求,总觉得听孩子说话,浪费了我写稿子或思考的时间。所以,每次孩子和我讲话,我总是做出很忙的样子,眼睛左顾右盼,手里还不停地翻动着书报。

没想到,我的“忙碌”给孩子的语言表达带来了障碍。由于他是个思维能力很强的孩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话说完,他就讲得很快,慢慢地变得讲起话来结结巴巴的。

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开始注意改变自己,尽量抽出空来,倾听他讲话。渐渐地,儿子竟成了我学习儿童语言的老师。是他把我领入了奇妙的儿童世界,使我后来对儿童教育工作达到入迷的程度,也使我学会怎样用心去读孩子这本书。这本书,竟然还成了我当“知心姐姐”的教科书。

与孩子沟通,有时候父母并不需要自己说,只需要让自己做一个倾听者,给予孩子以极大的关注与尊重,这是对孩子最有效、最大的帮助。倾听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但作为父母,一定不要被动、无奈地去听孩子说话,而应该是主动地、积极地去倾听。

某市的一位记者曾经该市文化广场对一些3~9岁孩子的父母进行过一次随机采访。在采访中,记者询问了家长这样几个问题:“宝宝最喜欢你穿什么样的服装?”“他今天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他告诉你自己为什么喜欢和某个小朋友交往了吗?”“他做的每件错事你都听他辩解过吗?”“你每天有固定的时间听宝宝讲自己的事情吗?”

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是非常平常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注意到的。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对于这些问题,被采访的那些父母都感觉非常惊奇。有些父母甚至表示,他们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些问题。对于这样的结果,不能不说是为人父母者的失职。

对此,儿童心理专家认为,处在成长期的儿童,明辨是非的能力虽然不是很强,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所以,父母应该主动去倾听孩子倾诉,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且还能帮孩子提高对问题的认识能力。

亲子沟通小贴士

有教育家认为,倾听孩子的倾诉就好像是一把开启孩子心灵窗户的“钥匙”。所以,父母一定不能因为孩子还小,就不重视他的阐述,不要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要经常蹲下去,平等地倾听孩子的诉说。当孩子的看法值得称赞时,父母一定要表明支持的态度;当孩子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时,父母应该循循善诱,启发开导他。

让孩子自由地表达思想

日本有一年一度的棒球比赛,这个比赛对参加比赛的孩子和家庭来说,都值得期待。藤田武进今年要代表学校参赛,父亲藤田洪一决定明天带全家人都去现场为武进加油。

第二天早晨,父亲催促大家赶紧收拾行装去看武进的比赛。武进有一个妹妹叫香,她一点都不喜欢棒球。出发前,香对大家说:“我不想去!”父亲听了非常生气,对香大发脾气。最后,香还是勉强去了,可从比赛开始至到结束,香一直闷闷不乐。其实,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可是谁也不敢冒犯父亲大人的威严。

于是,父亲开始反省自己。第二天,当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早饭时,藤田洪一第一次对孩子说抱歉,承认了错误,表示自己不该强行让香观看她不喜欢的运动。听了父亲的话,香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

全家人也在餐桌前畅所欲言。武进说:“我根本不想打棒球,我更愿意去参加学校的射击队或划艇队,可父亲老强迫我去。”香说:“我喜欢粉色裙子,可父亲却总是说绿色好看。”藤田的太太也说:“我喜欢吃清蒸鱼,可你总嚷着炸鱼片更好吃。”直到这时,藤田洪一才明白,自己平日有多么武断,竟没有给家人一个表达的机会!

表达是一切人才所不可缺少的能力,与人交往离不开自我表达。当今时代节奏快、效率高,需要的是干脆直率、敢断敢行的作风,所以,要敢于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要想让孩子在将来有所建树,就必须让他努力提高表达思想的能力。父母要鼓励孩子:勇敢地把自己的想法亮出来!去迎接竞争和挑战!

教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父母需要把握好几件事:

第一,让孩子明白表达思想的重要。

告诉孩子,对于那些杰出的人物来说,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他们在社会交往沟通中的一大特点,他们的言谈能调动周围的气氛,能够使气氛很快变得热烈起来,能够用自己充满激情、智慧的语言感染他人。

让孩子知道,表达思想并不是自我吹嘘,也不是弄虚作假、夸大其词,更不是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当然,也不是那种故作姿态的过分谦虚,而是实事求是地、勇敢地、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机会才会来光顾他。

第二,帮孩子丰富表达的内涵。

告诉孩子,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是无目的、无意义的聊天,表达应当有丰富的内涵,这种丰富的内涵应当体现在具体的表达中介与载体上。比如,孩子的各科教材就是进行自我表达的最好中介与载体。父母要让孩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就能引发说不完、道不尽的表达话题。

另外,父母还要注意帮助孩子拓展表达面,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关注周围与社会的意识,让他在周围发生的家事、国事和天下事中寻找表达自我的现实素材。

第三,给孩子表达思想的机会。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谈吐能力,尽量给孩子表达自我的机会,让他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也是非常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当然,父母尽可能多听听孩子的想法,这样孩子会觉得父母很关心尊重他,会觉得自己长大了,也就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亲子沟通小贴士

父母可以教孩子学一些表达技巧:表达思想应注意场合,对与自己年龄、身份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措辞是不能一样,如,可以和自己关系亲密的朋友开玩笑,对长辈就不能;要学会根据对方的性格、心理、身份以及当时的氛围等条件,考虑表达的时机;要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避免造成误解;表达思想时要自然,不矫揉造作,否则,会让人生厌。

善于倾听孩子的委屈

美国著名教育家斯托夫人的女儿维尼夫雷特4岁时,有一段时间非常顽皮。似乎每天她都故意把房间里的东西丢落到地上,而且动不动就发脾气。

有一天,斯托夫人见她又开始“犯病”了,就走过去问她:“维尼夫雷特,为什么总是把房间弄得这么乱呢?”

维尼夫雷特听了妈妈的话,并没有马上停下来,反而当着妈妈的面把桌上的一本书扫到了地上。“你怎么了?快点拾起来。”斯托夫人指着地上的书对女儿说。女儿努嘴说:“我偏不捡。”斯托夫人也有点生气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女儿仍旧反驳:“我就是不听话。”

听女儿这么说,斯托夫人当时没有再说什么,扭头就走了。她走后,维尼夫雷特更加肆无忌惮,一会儿在房间里尖叫,一会儿又乱扔东西。斯托夫人极力控制自己愤怒的情绪,告诉自己不要发火。过了一会儿,女儿的吵闹声停下来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伤心的哭泣。

这时,斯托夫人走进女儿的房间,温柔地对女儿说:“维尼夫雷特,怎么了?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女儿没有回答,只是伤心地哭着。看到她那伤心的样子,斯托夫人忍不住心生怜爱,把她从地上抱了起来。

“妈妈一直认为你是个乖孩子,所以你乱扔东西时我没有骂你,我想你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告诉妈妈好吗?也许我还能帮你呢!”斯托夫人说了这些话,维尼夫雷特的心情似乎好了不少,但仍然在哭泣。“好了,别哭了,有什么事情不能解决呢?你一直是个聪明的孩子,再加上妈妈帮你,我想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女儿突然扑到妈妈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一边说:“妈妈,我觉得自己好孤独啊!”斯托夫人很纳闷:“怎么会呢?妈妈不是天天和你在一起吗?”女儿委屈地说:“可是,你总是不搭理我,整天就知道在书房里写字,你一点不在乎我……”

斯托夫人明白了,原来是这样。由于那段时间工作比较忙,有很多稿子要写,所以就没有像平时那样陪她。于是,斯托夫人带着歉意说:“维尼夫雷特,千万不要那么想。妈妈最在乎、最爱的就是你。等妈妈忙完这一段,一定会好好陪你玩,不过,你也要理解妈妈呀!我相信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妈妈必须工作,你一定会理解妈妈的。对吗?”

自从斯托夫人让女儿知道自己仍然爱她后,维尼夫雷特就再也没有故意捣乱过。有时候,斯托夫人在工作间隙去她的房间看一看。她会对妈妈说:“妈妈,你去忙你的吧。没关系,我自己知道怎么玩。”

很多父母只是想当然地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判断孩子的行为,而不愿意花时间倾听孩子诉说心中的委屈,却愿意与其他人说孩子不听话而给自己带来了不安,这是非常不明智的。斯托夫人的做法就与这些父母不一样,值得学习借鉴。

对孩子来说,每天会发生很多事情,他需要与父母分享。当他遇到快乐的事时,他愿意与父母分享快乐;当他遇到心烦的事时,他也希望父母能够听他诉说,与他一起分担烦恼。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人的痛苦是可以减轻的,因为知道它从哪儿来,可以在思想上把它限制在身体的一部分,加以医治,必要时还能把它去掉。婴儿可没有这种自欺欺人的方法,他初次遭遇到的痛苦是更残酷、更真切的。”对孩子来说,他的人生经验很缺乏,就更加需要向父母倾诉,希望能够得到父母的指导。

在生活和学习中,每个孩子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委屈,作为父母,一定要倾听孩子的委屈,引导孩子调整情绪,帮他建立良好的情绪自控力。

亲子沟通小贴士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敏感的,有时候他又会感到很委屈,但如果父母又不会倾听他的委屈的话,孩子就会感觉父母离他很远。所以,父母除了满足孩子的日常生活需要之外,还应该学会听听孩子的委屈,善于引导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

听出孩子的“话中话”

孩子:妈妈,你今天去不去买衣服啊?

母亲:不去呀!

孩子:哦!

孩子:妈妈,你今天怎么不去逛街呢?

母亲:今天忙!

孩子:哦!

当孩子向父母诉说时,父母应该通过孩子的语言来察觉他内心的真实想法,要能听出孩子的“话中话”。因为有时候,孩子并不会直接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是把它隐藏在他说的话中。

就像上面的那个孩子问母亲:“妈妈,你今天去不去买衣服啊?”孩子在说这句话时,他并不是想知道母亲是否去买衣服,也许他想和母亲一起逛街,也许他希望在母亲出去时看他喜欢的动画片。而在听到母亲否定的回答后,孩子又进一步问:“妈妈,你今天怎么不去逛街呢?”显然,孩子是希望母亲离开家到外面去。

所以,对于孩子的潜台词,为人父母者一定要提起足够的敏感度。如果父母想真正关注孩子的真实想法,就不难从孩子的话语中察觉出其中隐含的意思。

还是上面这个例子,如果孩子希望母亲带他上街,希望与母亲逛街时母亲能给他买个小玩具,他肯定会十分兴奋,希望母亲对他说:“去呀,你跟妈妈一起去吧,如果你表现得好,我就给你买玩具。”这时候,孩子会十分听从母亲的话,好好表现,以期获得母亲的奖励。

如果孩子希望母亲出去后能看一会儿动画片,他的眼神往往就会躲躲闪闪,不希望母亲正视他,怕被母亲看出他的想法。这时,他最希望母亲说:“我要出去买衣服,你可以在家写作业,写完作业后可以看动画片。”这时,孩子一定会十分高兴。一方面因为母亲了解他内心的想法,而且他的想法得到了母亲的认可,尽管他要先写作业,但他会非常乐意去完成作业。

所以,父母在倾听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了解孩子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微小的、微妙的思想感情线索,想一想孩子到底希望告诉父母什么。当然,父母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识别或弄清楚孩子的动机或基本情绪。

当在聆听孩子没有明确表达出来的思想时,一方面注意来自孩子的线索,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自己对孩子的内心的直觉,而这种直觉的建立,是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础上而成的。应该说,凭着父母的细心察觉,做到这些并不会太困难。

亲子沟通小贴士

在与孩子沟通时,父母一定要能听出孩子没有明说出来的思想情感。有时候,孩子会出于自尊心方面或其他原因的考虑,不愿意或者认为没有必要直接说出内心深处的想法,但他又特别希望父母能够明白他的想法。这时候,他就会改变说话的方式,以给父母暗示。所以,父母要注意听孩子这些不太明显的话中“信号”,从而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关注和关爱。

倾听孩子需要有耐心

有一位母亲,每天晚饭后她都会带着8岁的儿子出门散步半个小时。每当这个时候,孩子就像一只欢快的小鸟,喜欢在妈妈耳边叽叽喳喳地说一些在学校的活动情况。比如,他又被老师表扬了,某位老师特别爱关心同学了,某位同学在课堂上闹了一个小笑话等。如果孩子在学校受了什么委屈或是犯了什么错误,他也会在母亲的耐心倾听下一吐为快。

这位母亲也会针对孩子所说的具体情况,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孩子明白一天的得与失,并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比如,要孩子知道哪些需要继续发扬,哪些需要克服修正。这样,孩子散步回家后的心情怡然,做家庭作业时也会更加顺心顺手。

这位母亲的做法无疑是成功的,值得广大父母学习。因为她找到了一种在轻松氛围中耐心倾听孩子的方式,而且她也没有因为孩子滔滔不绝而厌烦,更没有因为孩子在学校不好表现而批评孩子,而是一直做着一个十分有耐心的倾听者。

现代教育学家提倡父母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父母需要学会耐心倾听孩子的谈话。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畅所欲言,父母也会在这一形式的过程中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并适时、适宜地给予孩子必要的点拨。这样,一方面能使孩子在心理上获得一种信任与尊重感,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从小练就一种口头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

所以,父母也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要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讲完。特别是孩子在发表见解或有火气的时候,更需要耐心倾听,要给孩子提供表达情感的机会,从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在成人世界,有一种人特别受大家欢迎。因为在听对方说话时,无论对方的地位高低,讲得好坏,他们总是耐心专注地倾听,非常重视对方,而对方也会感受到这份重视与尊重。

父母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否也曾经这样耐心地倾听过孩子呢?当孩子主动向你诉说时,你是否放下了手中的工作,让孩子畅所欲言,宣泄心中的郁闷呢?实际上,孩子在向父母吐露心声时,是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和鼓励。这是亲子沟通的好机会,父母应该好好利用这样的机会耐心地倾听孩子,与孩子恳谈。这样,孩子的问题就会少得多。

比如,可以每个星期召开一次家庭会议,让孩子对一星期来发生的事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感想。一旦孩子能把心中的情绪宣泄出来,他的心理就会比较健全,性格也会比较开朗。以后孩子再遇到困难时,就会主动与父母沟通。对孩子来说,这样也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所以,当孩子想跟父母说点事的时候,一定要耐心地倾听,不要与孩子争论,不要主观评价孩子的谈话。否则,孩子会感觉父母不够重视他,他的心也会离父母越来越远。

亲子沟通小贴士

父母要想真正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还应该注意在孩子倾诉时做出认真倾听的表情和姿态。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一个人在表达内心的心意时,所用措词不管多好听,最多也只能传达7%的心意,表达时的语调能传达38%的心意,而当时的表情和姿态却能够传达55%的心意。可见,一个人专注的倾听表情和姿态在传达心意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当孩子主动向父母倾诉时,父母应该做出认真倾听的表情和姿态。这样,孩子就会变得兴奋,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父母的重视和尊重,同时,他也会努力提升自己,会更喜欢与父母做更多的沟通,从而有利于培养他自我肯定、自我认同的人格特质。

必要时,重复孩子的话

约翰先生独立经营着一家大公司,因为管理得很好,公司效益一直非常不错。遗憾的是,他却对自己的儿子小约翰无计可施。在父子俩之间就好像存在一个大峡谷,怎么也跨越不过去。每次见面,他们说不了三句话就会陷入僵局。

一天,又因为一点小事,僵局再次发生。就在双方争执得面红耳赤时,小约翰突然停了下来。接着,他一字一句地说:“爸爸,你能不能把我刚刚说过的那句话重复一遍呀?”

“啊?”约翰先生愣了一下,他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有这样的要求。“你说……你说……做父亲的太能干,总是瞧不起儿子。”约翰先生快说不上来了。

“不对,您说错了!再仔细想想,我是这么说的吗?”

“好小子,你敢这样对我说话!我怎么知道你刚才怎么说的?你自己说过的话,你自己为什么不再说一次,还问我?”

小约翰突然笑了:“爸爸,您看,我说什么您都没有认真听。您说过我们需要沟通,可我说的话您都没听进去。要不,爸爸,我们再来一次吧!我再说一遍,然后您重复一遍;接着,您再说,我再重复您说的话,您看这样好吗?”

“我哪有那么多时间重复来重复去的!你真是要气死我了!”

“爸爸,还是试试吧,要不我们老会吵来吵去的!您再想想我刚才怎么说的好吗?”

约翰先生想了一下,终于承认:“我确实想不起来了,你再说一下好了。”

“好吧!我说,父亲很能干,儿子一方面十分佩服你,一方面也很害怕你,心里有些压力。”

约翰先生冷静一想,儿子说得合情合理,自己怎么老是那么激动呢?

当天晚上,约翰父子俩竟然谈了两个多小时,没有吵架,也没有红脸,这样的场景是以前从没有出现过的。借助这样的沟通,父子俩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后来,小约翰有什么事情都会跟父亲商量。

教育孩子的基本形式之一就是与孩子谈话。有人说:“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在与父母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但是,令很多父母感到困惑的是,自己这样辛辛苦苦地教育孩子,而孩子却不以为然,常常把父母的教育看成唠叨,甚至还因此拒绝与父母沟通。

原因是什么呢?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父母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呢?当然,一定有很多父母会认为问题是孩子的,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这是非常错误的,问题恰恰出在了父母的身上。可以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我能把孩子刚说的话重复一遍吗?”如果不能,那就证明自己没有用真诚心去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没有用心去体会他的感情。

所以,在必要时,父母应该重复孩子说的话。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孩子知道父母在认真听他的诉说,没有敷衍他;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自己在劝说孩子之前,把孩子的意思重新整理消化。这时,父母就会发现,自己与孩子做一些“重复刚才说的话”的沟通之后,与孩子的关系就会更进一步。

亲子沟通小贴士

在倾听孩子诉说的时候,父母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重复一下孩子刚刚说的话,也可以把孩子的意思总结出来,这样很容易与孩子产生共鸣,孩子会更愿意与父母沟通。而且,父母也可以确保领会孩子传达的信息的重点,从而有的放矢地解答孩子的疑问。事实证明,这样的沟通方式对亲子沟通是非常有益的。

经常倾听孩子的心声

10年前,章启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他的母亲总结了教育他的经验,并在一本书中这样写道:

有一件事我印象特别深。那几天我儿子很兴奋,因为学校里正筹备艺术节。儿子是个外向的孩子,每次吃晚饭时都要和我们说好多班里的新鲜事,他说艺术节有一个花展,他们班负责拿花,是那种盆花,他向老师报名要拿一盆菊花。虽然他说了两次,并一再叮嘱,可我还是忘了去市场买。那天我母亲病了,我一下班急着去看我母亲。我儿子哭了,很伤心。我一再安慰他,并给老师写了信,解释原因,可他还是很伤心。那两天,他在吃晚饭时话都很少。第三天晚上他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下次再有这样的事,您一定要写下来,那样您就不会忘了,就像我记作业那样。”他只有9岁,我忽然觉得自己是个失职的母亲。

从那件“菊花事件”之后,我忽然意识到了:我和儿子需要进一步的交流,因为孩子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毕竟有限,更多的时候他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使孩子过度的自立会让孩子误以为我们对他漠不关心,这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会僵化我们两代人之间的交流。

学校里少了一盆花照样美丽,但孩子少献了这一盆花就少了一次得到爱的机会。也许我当时只懂得了“倾听”,还未掌握倾听的艺术,不能选择出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然而亲子间的交流应从倾听开始,倾听才是爱的表现。

德国著名教育家老卡尔·威特说:“我在教育小威特的过程中,渐渐掌握了一些与孩子进行沟通的经验,其中之一我称之为‘倾听的艺术’。”可见,倾听孩子的心声很重要。

所谓倾听孩子的心声,就要求父母学会用心去聆听,而不是随意呵斥孩子,当然更不能喋喋不休地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孩子。很多时候,孩子在表达自己的心声时,他只希望他对面的人是一个倾听者,而不是一个训导者。

孩子的思想一般都会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如果父母不愿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就不可能全面的了解孩子,当然跟孩子也就不会有很好的沟通。正如教育家周弘说:“想要和孩子沟通,就必须学会倾听。倾听是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不会或者不知道倾听,也就不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什么,连孩子想什么都不知道,谈何沟通?”

倾听孩子的心声一定是经常性的,不能任由父母的心情与时间。父母心情不好时,要努力调整,不能影响孩子的心情;如果时间紧张,也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倾听孩子,因为没有比教育孩子更重要的事情了,正所谓“至要莫若教子”。

亲子沟通小贴士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讲的话都是无稽之谈,其实不然。一位教育家指出,如果现在父母能倾听孩子所关心的事,将来当他到十几岁后也能分担父母所操心的事。这两点是密切相关的。而且,倾听孩子的心声就能顺畅地打开孩子内心世界的大门。所以,父母一定要经常倾听孩子的心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