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频 游戏竞技 名家教子书:榜样母亲(外国篇)全文免费完整版阅读_张振鹏_名家教子书:榜样母亲(外国篇)最新章节更新全集

?歌德之母伊丽莎白·特克斯托尔:用爱打造的世界

  

从歌德的成长历程中,离不开母亲的教导。母亲是用毕生的精力来培养歌德,也就是说,没有母亲的牺牲奉献,就没有歌德的辉煌。母亲的爱,是世界上最深沉的爱,在母亲用爱打造的世界里,每个孩子都是天才,而歌德的母亲就为他打造了一个母爱的世界。

伊丽莎白·特克斯托尔,法兰克福市长泰克斯托尔的女儿,出身显赫,但绝不娇惯和有恃无恐,而是平易近人,也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歌德(1749-1832),德国最伟大的诗人、德国文学史上的泰斗、德国古典文学最主要的代表、欧洲著名的作家、被恩格斯推崇为文艺领域里“真正的奥林匹亚神山上的宙斯”,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了德国文学史上狂飙突进运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三个阶段,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举世公认的显赫地位,也是德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作家。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使他声名大噪。1794年,他先后完成了戏剧《哀格蒙特》、《托夸多·塔索》,并着手写第一部《浮士德》;他还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1790年发现了人的胯间骨。1794年歌德开始与席勒合作,他俩以各自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推向历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席勒在1805年的逝世标志着从1786年开始的德国古典文学时代的结束。在此后的近30年中,是歌德创作上的鼎盛时期。1832年3月22日,歌德在魏玛逝世。

给孩子想象力的翅膀

1749年8月28日,歌德在德国莱茵河畔法兰克福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出生。他的父亲约翰·卡斯帕尔是裁缝师的儿子,家境殷实,而他的母亲伊丽莎白则是法兰克福市长泰克斯托尔的女儿,更是出身显赫。

生下他时,母亲伊丽莎白才18岁。婴儿时代,歌德并没表现得多么出类拔萃、与众不同。但是歌德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子,所以家里的人包括外祖母都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歌德的母亲伊丽莎白尽管是市长的女儿,但绝不娇惯和有恃无恐,相反,她倒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也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歌德的母亲文学功底很深,平时喜欢给儿子讲有趣的故事。在歌德刚刚2岁的时候,母亲每天像上课一样给儿子讲故事,先从小故事讲起,并且形成习惯。然后给儿子讲一些长篇故事。为了使歌德养成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母亲从不一次性把故事讲完,而常常在故事讲到关键处时有意停住,问歌德:“你说以后该怎么样啊?”

母亲像老师给学生留作业那样,让歌德自己回去好好想象以后的情节,到底应该怎样才合乎情理。歌德对母亲留的作业,非常认真地去完成。晚上,他躺在床上,回想着母亲讲的故事,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想象下去,设想故事发展的各种可能,做出各种各样的猜想,有时还同奶奶商量,直到想出一个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为止。

有时候,歌德在听故事的时候也中途插话:“妈妈,公主不应该嫁给那个肮脏的裁缝,即使是他帮她杀了那个巨人。”母亲听了,心里很高兴,因为歌德已经学会动脑子了。

有一次,母亲讲完了关于大卫和歌利亚的故事之后,歌德就用蜡做了大卫和歌利亚的像。然后他让他们做长时间的辩论。大卫表现自负,而歌利亚则勇敢从容。歌德一怒之下便把大卫的脑袋敲了下来。

歌德丰富的想象力和构思能力就是那时培养出来的。歌德7岁能编出饶有诗趣的《新帕利斯》童话,与此不无关系。

歌德的写作生涯很早就开始了。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铁手骑士葛兹·封·伯里欣根》,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秋,歌德发表了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声名大噪。而他的代表作——诗剧《浮士德》,堪与荷马史诗和莎士比亚的戏剧媲美。

其创作囊括抒情诗、无韵体自由诗、组诗、长篇叙事诗、牧童诗、历史诗、历史剧、悲剧、诗剧、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教育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诗歌和散文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这位伟大的作家之所以能奏响壮丽的人生乐章,和父母对他进行有计划的多方面的早期教育,尤其是他母亲对他早期想象力的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人如果想象力特别丰富,那么他的思维肯定很活跃,他发明创造的能力也就很强。除了不朽的文学作品外,想象力丰富的歌德在美学、哲学、历史以及地理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研究成果或发现。他发现了人的颚间骨,对解剖学做出过贡献;他的《颜色学》向牛顿的机械观提出了挑战;他提出的生物进化学说比达尔文早了近百年。反之,如果一个人想象力极差,不能由此及彼,很难想象他会在其他领域有所突破。

有人认为,歌德的天才式的智慧源于他有一个富裕显赫的家庭。还有人更直接地认为歌德开明的母亲是歌德成长的关键。歌德后来写道:“我继承了父亲的身材和认真的生活态度。从母亲那里,我得到的是幸福和讲故事的快乐。”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成功的文学创作离不开特殊的想象力,而未成年时期又是这种特殊想象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德国大作家歌德所拥有的敏感和想象力,得归功于她的母亲。

教子点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一个人的想象力在天赋,更在于后天的开发培养。父母科学的引导能使想象力的翅膀尽情舒展。世界文豪歌德那惊人的文学才情,离不开童年时母亲对他想象力的用心培养。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歌德的母亲看到孩子有了不同寻常的想象力和独立思维的能力,便暗暗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她知道,尽管孩子天真无邪,活泼好动,但学习任何技能都不能有悖于孩子的天性,不可以拔苗助长。

为了给孩子带来新鲜感,母亲把歌德的外婆接到家中。歌德的外婆对这个小外孙疼爱有加,为了逗歌德开心,经常请人在家中演木偶戏,还送歌德一套木偶戏玩具。可没想到歌德对木偶戏十分喜欢。歌德和其他孩子便兴致勃勃地排演这个剧目,并且拉来一批小观众。

歌德的母亲一边看表演一边分析孩子的思考及表演方面的缺陷。她发现当有大人在场时,歌德显得有些害怕,吐词有些结巴。为此,歌德的母亲特意找亲朋好友充当观众,让小歌德站在椅子上,面对观众用稚嫩的童音做演讲。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歌德变得口齿伶俐了,演讲起来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

可没多久,演员和小观众都厌烦了来来回回表演的这些老剧目。歌德决定自己动手做行头、装饰,自己编剧本排演。尽管他们表演的节目简单而幼稚,但孩子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令歌德的父母喜出望外。

歌德长大后也坦言:“这种儿童的玩意儿和劳作从多方面训练和促进了我的创造力、表现力、想象力,以及多种技巧,而且是在那样短的时间,那样狭小的地方,花那样小的代价,恐怕没有别的途径能够有这样的成就了。”

俗话说“心灵手巧”。灵巧的手是一个人大脑发育良好的标志之一。在大脑中支配手部动作的神经细胞有20万个,而负责躯干的神经细胞却只有5万个,可见大脑发育对手灵巧的重要性,而手动作的灵敏又会反过来促进大脑各个区域的发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有位教育家说过:“我看过,我忘记了;我听过,我记不得了;我做了,我就记住了。”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及时为不同年龄的幼儿提供合适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幼儿表示愿意自己动手做的事,父母应耐心地在一旁指导,而不应自己动手代替幼儿去做。

比如,孩子希望自己吃饭的时候,就不要喂他;要尽早地让孩子自己学会穿衣服;孩子能握住笔时,就可以给他纸和笔,让他画着玩。孩子刚开始学习这些动作时,一定会做得不完善,这就需要反复地练习,通过反复运用,幼儿便会掌握比较复杂的手的动作。

但是,父母要注意,孩子练习的内容一定要适合其年龄特征,同一操作活动不应持续过久,以免孩子手部过度疲劳而失去控制力,造成“事故”,并影响手的正常发育。

一些金属工具如剪子、刀子、铲子和榔头,在孩子使用之前,应教给孩子正确的操作方法,并一定要嘱咐孩子注意安全。尽管如此,孩子使用的工具,也应有安全措施。如剪子最好是圆头的,刀子、铲子不要过于锋利。当完成手的操作活动后,还要提醒幼儿及时洗手,以保持手部的清洁。

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父母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她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的积极性。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如果我们爱孩子,就要从小培养他的独立性、动手能力,让他自己去走自己的路。

教子点睛: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经说过:“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手是人重要的感觉器官,让孩子多动手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手的活动,可以获取更多的外部信息,这些信息能促使大脑积极活动,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使孩子心灵手巧。

给孩子全部的爱

歌德是独生子,父母对他寄予了厚望,从他出生起,就有计划地对他进行严格的教育。当歌德还是婴儿时,父亲就抱着他去散步,还经常跑到郊外呼吸新鲜空气,有意识地让他多接触自然。

为了开阔歌德的眼界,增加知识面,歌德的母亲总是耐心地给小歌德讲解遇到的各种事物,培养他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父母常带他到各地旅游,每经过一个地方,父母总是讲讲当地的历史、风土人情和自然知识。讲解和旅游使歌德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歌德小小年纪便知道许多植物和动物的名称和生性特点。

歌德8岁就能阅读德文、法文、英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和希腊文等多种文字的书籍,14岁开始写剧本,25岁发表了后来风靡全球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他完成这部小说,仅用了四个星期的时间。

歌德表现出的与众不同的勇气和才能使母亲喜出望外。她告诫儿子绝不可因此而沾沾自喜,绝不可滋长出少年得志的优越感,因为人生之路绝不可能如此平坦。歌德牢记母亲的教导,从没有表现出骄傲和轻浮的作风。

1775年11月,歌德来到魏玛。次年进入魏玛公国宫廷参政,开始了他近十年的官宦生涯。这时候,他每出版一部著作都会读给母亲听。母亲每次都听得很认真,兴奋之时常常骄傲地喃喃自语:“这是我儿子!”

1782年,歌德的父亲去世了,整个家庭笼罩在一片悲伤的氛围中。为了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母亲强忍内心的悲痛,要歌德像她一样坚强起来,笑对生活。母亲曾给她的朋友写信,叙说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她说:“我喜欢快乐的人们。如果我是一位掌权的公主,我将像恺撒一样颁布一道法令,只允许高兴的脸庞出现在我的殿堂上。因为作为一项规则,它们只属于有基本良知的善良的人们。”

1786年9月,歌德离开德国开始了为期数年的意大利之旅。而这期间他的母亲已经病倒了,在病榻上,伊丽莎白尽管无比思念儿子,但却不愿让任何人把自己病重的事告诉歌德。1808年,歌德的慈母伊丽莎白离开了人世。在弥留之际,她用一双迷茫的眼睛注视着窗外,脑海里反复出现歌德童年生活的幻影。她常默念的一句话是:“想起他小时在我脚边玩耍的情景,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伊丽莎白以母亲的辛劳和仁慈在歌德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在日后的生活中,歌德把对母亲的缅怀和报答付诸于实际行动之中。

1831年,他完成了震动世界的伟大诗剧《浮士德》,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人物。母亲对儿子的作品非常满意。从儿子发出第一声啼哭的那一刻起,她就从未怀疑他将是个天才,她倾注给孩子的,是她全部的爱。

教子点睛:

人们称歌德是个天才,事实上,歌德的才能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他能取得如此成就,与父母对他的早期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从歌德的成长历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母亲对歌德的关怀和爱护始终包围着他,也就是说,没有母亲的牺牲奉献,就没有歌德的辉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