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遇见
“叫下一个面试者进来。”王一海冷冷地说到,脸上看不出一丝地表情,微微地抬起头,看了一眼这女生。
她是一位漂亮的女孩。她有着苗条的身段,高挑的个头,还有那微黑的皮肤,但丝毫不影响她的美丽,反而增添了些秀色。她的眼睛是那样好看:黑亮亮的眼珠,像两粒闪闪发光的黑珍珠,又似一对黑玻璃球浸在清水里。转动到眼眶的任何部位都显得灵动俏媚。再配上一副淡紫边框的眼镜,俨然一个“小博士”。她有时又用素色头花将一头柔顺飘逸的秀发束在脑后,的羊角辫,又似一位“小淑女”。
王一海见惯了这样的女生,也就觉得没什么了,这样的女孩子怎么能比得上他心中的女神斯斯呢?
紫涵推门进去,第一眼看见的是唯一一个男生,他的座位那一个牌子写着“王一海”这三个字。
他对旁边的女孩笑了,像他的名字一样带着阳光般的笑容,王一海有着光洁白皙的脸庞,透着棱角分明的冷俊;浓密的眉毛叛逆地稍稍向上扬起,长而微卷的睫毛下,幽暗深邃的冰眸子,显得狂野不拘,邪魅性感。
紫涵看着这张脸,笑了一笑,作了一个90度的弯腰动作,以表示尊重。王一海看见了连忙地说:‘‘不用这样,我们只是学长学姐。”
“先来个自我介绍吧!”王一海按部就班地说着。
“学长学姐,你们好,我是来自新闻学一班的新生紫涵,平时热爱运动,每周必须要去健身房四次,乐于交友,热爱摄影和写作,平时会抽空来写写读书笔记看看书。”紫涵看了一眼王一海说到,她知道做在中间的是最大的。
王一海依旧一脸冷漠地说:“分别用三个词语形容你的缺点和优点。”
紫涵摸一摸头,说:“能让我想一想吗?”王一海看了一眼这女生,说:“可以。”
沉默的气氛,让紫涵摸不着头脑,最后紫涵吞吞吐吐说着:“我的缺点是:“自卑”,“矫情”,“伤感”,优……优点是:“勤奋”,“热情”,“忠诚”。
王一海再次看着这女孩,突然觉得有那么一点点好笑,心里想“忠诚是一个什么梗?这优点也能挖掘出来?”
但还是忍住了笑意,一旁的斯斯便开始说话:“你能熬夜吗?如果天天要你对这新闻稿件,你会烦躁吗?”
“我晚上十点三十就睡觉了,不过有事情的话照样能熬到十二点。我对文字很感兴趣,所以不会感觉烦躁。”
斯斯笑了笑:“小姑娘,十二点不算晚哦!我们有的时候一两点才睡觉,早上照旧六点出新闻任务。”
这样一说,紫涵更加尴尬了地笑:“只要热爱一样东西,我也是可以的。”
“你不是说你很喜欢交友的吗?那么以你的方式来认识一下对面的那一位学长”
面试的时候,由于紫涵说话过于的紧张,导致整场的面试过于的缓慢,待紫涵离开的时候,她再次鞠躬,以表示歉意。就走出面试的办公室,看到了外面拥挤的人群,想想自己是无望的了。就伤心的回到了宿舍。
过了几天,紫涵意外的接到了短信说她通过了面试,欣喜若狂的紫涵决定出去大吃一顿以表示庆祝。
出去吃饭的时候,紫涵遇见了王一海和那位面试的时候王一海对着笑的那个女孩子斯斯,这一个让她一眼就记住的人,斯斯也记住了这个有礼貌的人,但是王一海也只是对这个女孩子有过一面之缘罢了,双方笑了笑,斯斯向开口说:“学妹,还记得我吗?我是记者团的斯斯,王一海学长的女朋友。”
紫涵回答道:“怎么可能会不记得你,你是面试我的时候,这个学长一直笑着你的学姐。”王一海尴尬地笑着挠了挠头,斯斯和紫涵说了再见就匆匆地走了。
很快地,紫涵真正的融入了大学
这一次将是紫涵第一次一个人离开生活了十几年的城市,
时间如千军万马,疾速前行。转眼间,高中已经过去了,现在开始,就要做好准备迎接大一了。
刚踏进大学的紫涵,对于很多事情都是懵懂,甚至不懂的。下了火车站,熙熙攘攘的人群,心凉了半截,四年,她将在一个什么样城市生活?
它绝对不是繁华的都市,不过,她也不喜欢灯红酒绿。
在人山人海中,她找到了她的大学的队伍,师兄师姐们都很热情,一杯杯的茶水递给他们,一路的奔波,在这个时候得到了慰问。
紫涵的爸爸妈妈问了师兄师姐许多关于大学的生活,他们耐心的回答、热情的招待使原本不放心紫涵一个人在玉北的爸爸妈妈有了些许的安心。
校车来了,师兄师姐帮紫涵把行李拖上了车,紫涵致谢后,他们又去迎接新生了。
她们素眛相识,却出手相助,温暖的涌流在心里波涛汹涌。沿途最吸引的紫涵莫过于广告语,每一个温暖的字组成了一句句有韵味的话语。
紫涵想,这是一座温暖的、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城市。来到了大学,找到了大本营,看见了新同学。
师兄师姐们帮忙把行李送到了宿舍门口,还来不及当面道谢,他们就接着去大本营接其他的新生了。
善良的人,走到哪里都能温暖别人。那天,送爸爸妈妈去搭车,爸爸妈妈特地对紫涵说了一句话:“向师兄师姐多学习,和同学们好好相处。”
紫涵懂得,人一有空闲,便会懒散,懒散久了,便会成为了习惯,所以,紫涵发誓不能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玩乐。
大学并没有高中老师说的那样轻松,没有了高考的压力,还有各种考证的压力,如果一个人真的完完全全的轻松,每天无所事事而不去认真看完一本书、合理的规划自己的未来,那么,他的大学是真正的失败的。
大学没有高中那么多课,假期也比高中多得多,可很多时候,他们不仅要学课本的知识,还要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