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点完后,管家来到了赵华面前,向他禀告道
“少爷,咱们堡里死了三个,杀了六十五个流民,包括射杀老爷的那个,投降的一共二百七十个,您看怎么处理。”
赵华想了想道:“都送县城官府。”
紧接着赵华让管家给自己那便宜老爹安置了一个灵堂,按照现在的习俗准备好下葬的事情。
就回到了自己的屋子,想自己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现在是东汉末,再过三年,借助太平道起势的黄巾军就要拉开三国序幕。
自己究竟是早早的去投靠曹刘孙,还是做好准备,在这乱世中博一个黄袍加身?
先想想投靠未来的巨头,曹操,生性多疑,只可同苦,不能共甘,自己这性子有些随意,稍微不注意就会得罪他,最后落个人头不保。
刘备,前半生颠沛流离,跑了大半个华夏,四处为家,战事不断,跟着他除非是武力值爆表的关张赵,不然随时可能没了。
而江东占据天险之位,易守难攻,倒是可以前期苟起来发育。
可惜孙坚孙策都是好战分子,义气之辈,每战必先,就算自己能化解黄祖之劫,也保不齐后面还有张祖之辈。
而孙权这家伙可是个心狠手辣的主,看看父兄留下的臣子,最后有好下场的有几个?
孙十万外战不行,内斗可是一把手,而且晚年昏聩,乱杀无辜,还不如那曹操。
至于刘表,袁绍,袁术,董卓,那更是一言难尽,还不如曹孙刘呢。
这一琢磨,竟然没有一个能投靠的,怎么办,难道真的自己去角逐天下?
自己老爹留下的那些家底倒也丰厚,毫不夸张的说,自己安心准备个一年半载,就能拉起来一万多人的队伍去打天下。
但这些家底看起来不错,但是想争霸天下,还远远不够,真想在这汉末有所作为,必须等待天时地利。
想要谋划天下,少不得要招揽人手,自己现在就是土地主一个,又有谁能看得上自己?
这乱世中没有个谋略过人的军师,等着被人玩死吧。
现在称得上可以谋划天下的就那么几个人,李儒可为第一,可惜人家一门心思跟着自己岳父董卓。
贾诩绝对第二,可是以他那明哲保身的性子,怎么可能看得上自己。
荀彧第三,可是这是个正儿八经的保汉派,最后为了汉室江山,被曹操赐死,自己又不姓刘,没辙。
田丰、沮授、审配、程昱,离自己太远了啊,而且自己现在就是一个土地主,拿什么招揽人家?
郭嘉、周瑜、法正、诸葛亮?
唉,请放过这些孩子吧,最大的十岁,最小的诸葛亮现在都还没成型呢。
想到这儿,赵华突然一拍脑门,现在才是光和三年,刘宏鬻爵卖位正玩的飞起,自己可以先捐个官啊,不需要多大,陵川县令足矣。
这样自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后面黄巾之乱,捞些战功名望,再往上走走,等到关东诸侯讨伐董卓,说不定诸侯中还能有自己一个。
这样的话,到了群群雄并起的时候,说不定那些世家豪门还能投资自己一二,自己招揽那些名人岂不是降低了难度?
至于说真到了那个时候,自己是投靠一方,还是角逐天下,就看到时候自己的实力到底有多强,手下人马到底有多壮,再去决定。
想到这儿,赵华心中算是有了个初步的计划,那就是捐官,屯粮,招兵买马,静待天时,坐看风云。
有了计划就要开始执行。
赵华让管家找了几个昨天杀敌勇敢的家生子,带上了一千万钱去了洛阳,他交代给管家一个任务,务必捐个陵川县令回来。
安排好这件重要的事情,又让人找了几个机灵些的老妈子,教她们如何合理的养鸡鸭,如何阉猪提高猪肉的产量。
又把自家佃农找了过来,询问了一下他们如何耕作后,又把烧一些草木灰,施一些发酵过的粪便,怎么发酵,需要多久详细的教授给佃农。
赵华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下地,这些老一辈的劳动经验,让他在穿越之后受益匪浅。
就这样,大概用了五天的时间,赵家堡外就新建了两个大猪场,一个鸡场。
赵华马不停蹄的又去了自家的铁矿看了看,安排召集了周围乡村的铁匠,将一些锻造的新知识传授了出去,做好准备大练钢铁。
他估算了一下,现有的人手差不多能年产五吨左右的上好铁料,除去打造一些生产用的农具,差不多一年能打造武装两千人左右的装备。
等把这些事情都处理完,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悄然逝去,管家也带着陵川县令的任命文书回来了。
拿着文书,赵华带着管家和几个家丁,赶到了陵川县城。
三天后,和现任县令做好交接,赵华正式的成为了陵川县说一不二的话事人。
赵华做了县令后第一件事就是招募士兵。
陵川县兵号称一曲,有五百人,实际上能有两百就不错了,赵华决定先征他一千人,设为一部,锻炼一些时间,再徐徐图之。
县里就贴了告示,招募三十岁以下的男子入伍,这年头没几个人愿意当兵,为了吸引这些人能入伍,告示里写的很清楚。
每人每月能领十文铜钱,此时十文铜钱可以买两只鸡,管吃住。
这一下来报名的人一下就爆满了,赵华看着人头攒动的招兵现场,心中说不出的满足,第一天就召了三百人,第二天来的人更多,召了五百人,第三天又来了好几百。
赵华一看,当机立断,提升了招兵的标准,把前两天召的八百人又筛选了一遍,最终五天的时间召集了一千精壮的民勇。
就在赵华把这些人召集到校场准备训话的时候,校场入口处突然一阵躁动,赵华有些不悦,这时一个小兵冲到了赵华面前,单膝跪地道
“大人,门口有一个少年闹事。”
赵华皱眉道:“因何闹事?”
“一个少年因为听说了大人的募兵令,前来报名,可是因为咱们已经召集够了人手,就不许他报名。
这少年就和县尉大人起了冲突,刚才徒手打翻了五六个辅兵,这会儿正在和县尉大人对峙。”
赵华一听,来了兴趣,也不着急训话了,连忙走到了校场入口,准备看看是何方神圣。
还没出校场大门,赵华就听见那县尉说道:“兀那少年,征兵时间已过,你本就来晚,现在还敢动手打伤我的人,真是不知死活,待我禀告县令大人,定斩不赦。”
只听一个有些沙哑的声音大声的说道:“你们这告示还没有摘下来,那就还在招募的时候,某家前来投奔,你等竟敢阻挠,待某家见了你们县令,再来理论一二。”
赵华一乐,这人说话还有几分道理,抬脚迈出门去,只见一个年龄和自己相仿的少年正对着县尉,古朴的面孔,黝黑的皮肤,一双眼睛犹如铜铃。
脸上虽显稚嫩,可这身形真是魁梧,怕是有一米八五了,胳膊粗壮比的上自己的大腿,光看这身子,就知道这小子一身的蛮力。
赵华开口问道:“你是何人?为何在此喧闹?”
那少年斜了赵华一眼道:“你又是何人,来问某家。”
县尉一看,冲那少年呵斥道:“这就是我陵川县令,赵华,赵大人,无知小儿,还不赶紧跪下行礼。”
那少年有些不信道:“看他年纪与某相仿,真是县令?”
赵华哈哈一笑道:“这有什么假的,古有甘罗十二岁为相,我做个县令,有什么好奇怪的。”
那少年一听,也不在怀疑,双手抱拳道:“某家乃是陈留典韦,本欲前往河内投亲,听闻你这里入伍不但管饭,还有钱可拿,特来相投,还望县令大人收留。”